第287章 草原上的铁玫瑰:女知青改造北大荒实录 捌(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汪璒跪在田垄边,把播种点一个个挖开检查,胶囊在湿润的土壤中像珍珠般闪闪发亮。
"我需要一份完整的技术图纸和改装手册。"周维民最终拍板,"总部会批量生产标准版供应国营农场,你这个简易版......"他难得地笑了笑,"就叫'牧民之友'吧。"
夜深人静时,汪璒回到临时宿舍里,咳嗽又开始了。这次来得又急又猛,她不得不把脸埋进枕头里压抑声音。咳完后,枕套上留下了触目惊心的红点。她盯着那些血迹看了很久,突然起身开始收拾行李。
书桌抽屉里躺着周维民给她的信封,里面除了那张老照片,还有一把小钥匙。"你父亲留在研究所的个人物品,"老工程师这样说,"也许对你有帮助。"
研究所的地下储藏室散发着霉味。角落里那个标记着"WJY-62"的铁皮柜子沉默如谜。钥匙转动时发出刺耳的"吱呀"声,像是开启了时光之门。
柜子里整齐码放着泛黄的笔记本、手工制作的测量工具,还有一摞用油布包裹的图纸。最上面是个牛皮纸信封,上面写着"边疆适用农机技术手册——未完成稿"。
汪璒小心翼翼地翻开第一页,父亲工整的字迹跃入眼帘:
"献给我未来可能去边疆的孩子:
如果你读到这些文字,说明你也选择了这条光荣而艰辛的路。这里记录的技术或许已经过时,但背后的精神永不过时——真正的创新永远来自土地和人民......"
泪水模糊了视线。汪璒颤抖着翻动手稿,发现这正是父亲当年在西北牧区未完成的工作——简易农机设计、抗旱技术、甚至还有蒙汉双语的教学方案。最后一页停留在第六章的提纲,日期正是那场着名暴风雪的前一天。
她紧紧抱住手稿,仿佛拥抱了三十年前那个年轻的父亲。此刻,选择变得无比清晰。
第二天清晨,汪璒站在周维民办公室门前,手里拿着两份文件:一份是签好字的调令选择,一份是父亲手稿的复印本。她选择了返回阿尔善。
"我就知道。"老工程师叹了口气,从抽屉里取出个药瓶,"拿着,你父亲当年用的中药配方。每天三次,热水送服。"
汪璒惊讶地接过药瓶:"您早就知道我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