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囚帐辩理明大义,降卒传讯酿危机(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忽然想起元嘉二十七年,太武帝南征时,曾下令 “所过郡县,尽皆焚掠”,那时他还以为是 “震慑南蛮”,如今才知,那是在亲手挖空大魏的根基。
“你等不过是篡逆!” 长孙观猛地将竹简摔在地上,声音带着悲壮,“昔年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为的就是守君臣大义。我大魏虽弱,亦有忠臣义士,岂容你等南蛮践踏!”
“君臣大义?” 辛弃疾的目光陡然锐利,“《孟子》有云‘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太武帝晚年猜忌成性,杀崔浩、诛宗室,拓跋晃你之部下被宗爱构陷时,可有‘君臣大义’?长孙太尉你被贬斥时,可有‘君臣大义’?”
他顿了顿,声音放缓了些:“我不杀你们,并非怕落‘弑杀降臣’之名,而是想让你们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大义’。
我已下令,大同粮库的粮食全部发放给百姓,大同铁坊改铸农具,让流民重返家园 —— 这些,才是‘为生民立命’的大义,而非你等口中‘为拓跋氏复国’的私念。”
长孙观沉默了,他靠在墙角,望着窗外的晨光,忽然想起年轻时在太学读到的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那时他只当是书生意气,如今才懂其中真意。
拓跋晃则瘫坐在地上,泪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尘土里,没了往日的宗室傲气。
“我会将你们先关押在此处,” 辛弃疾转身准备离开,忽然停下脚步,“若你们愿写劝降信,劝北魏残余势力归降,以免生灵涂炭,则尔等虽罪孽深重,却也是安度余生之法。”
走出偏厅,刘勔忍不住问道:“元帅,留着他们真的有用?长孙观是北魏老臣,拓跋晃是宗室,恐难真心归顺。”
“有用。” 辛弃疾望着远处冶山的方向,那里的炉火正映红半边天。
“他们是北魏朝堂的‘象征’,留着他们,既能安抚北方民心,又能瓦解残余势力的抵抗。何况,拓跋焘还不知道大同已破,这些人,或许能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三日后,平城驿站外,十名北魏降卒牵着战马,神色忐忑地站在辛弃疾面前。
为首的是斛律幡地斤,去年起成长起来的黑槊营将士,此刻他手中捧着的密信,用桑皮纸写就,上面详细记录了长孙观等人的阴谋、大同归降的经过,以及云中、河西等原大魏区域如今的局势。
🅘ⒷQ🅖. v🅘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