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陈阿娇展开新制的“市易印信”,印信是块锦缎封泥,上面压着十二章纹,龙纹尾巴还缠着个小藤筐。

“哀家让少府用这印封大额锦币,”她用指尖戳了戳藤筐,“商队跨省交易,封泥没破,币就假不了——比带十个护卫省劲儿,还不怕劫道。”

卫子夫捧着《锦币流通年报》进来,册子里的算珠串得像条小蛇,滑溜溜卡在锦纸页里。

“今年民间用锦币的多了六成,”她拨着算珠,珠子“哒哒”响,“庐江郡都用锦币当农贷本金了,迁民借币买耕牛,秋收再还,利息比高利贷低一半——有个迁民说,这下敢让婆娘生二胎了,不怕借债养不起。”

越溪桑市的晨雾还没散,桑小娥的“桑苗合作社”前排着长队,队尾都拐到了溪对岸。

迁民们攥着锦币,币边磨得发亮,有的还沾着稻壳和泥点。

阿月蹲在收币的竹筐旁,眉头拧成个疙瘩。她刚收的几张锦币被露水浸得发软,边角的蜡墨字晕成了蓝团团,像被水泡过的花。

“这币咋用啊?”她捡起张潮币,指尖一捏就出褶,“等会儿换米,人家怕是不认。”

桑小娥从怀里掏出张桑皮纸券,纸券挺括括的,用靛青印着桑树苗,树干上还缠着圈细锦线。

“阿月,试试这‘桑苗票’,”她把纸券往阿月手里塞,“凭票取苗,比锦币耐潮——昨儿我用这票换了三斤盐,盐铺掌柜说比潮币省心。”

纸券背面盖着合作社的朱红印,印泥是用越人红藤汁调的,蹭不花。

阿月捏着票,纸页糙中带韧,比锦币挺括,忽然笑了:“这票比锦币轻,揣兜里不占地方。”

长安西市“鲁直车坊”,胡商阿罗憾正把锦币往骆驼背上捆,币袋堆得像小山,压得骆驼直哼哧。

他指着墙上的《丝路商队账》,账上的锦币数画得密密麻麻,像群小方块在爬。

“鲁师傅,”他抹着汗,币袋在手里滑了下,“驮锦币过沙漠,比驮丝绸还沉!上次有袋币掉沙里,找了三天只捡回半袋,心疼得我啃了三天干饼。”

鲁直挠着头,手里的刨子在车轴上蹭出火星。

新到的“钱庄主”李富贵摇着鎏金算盘进来,算盘珠是用越人硬木做的,打着“户部银票局”的铜牌,牌角磨得发亮。

“阿罗憾掌柜,用银票啊!”他把算盘往案上一放,珠子“噼啪”响,“十两银票抵锦币百张,揣袖袋里就行——比你这堆币轻三十斤,骆驼能多驮两匹丝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