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盟誓筹备(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681 章:盟誓筹备(至元二十九年春?斡耳朵祭天坛)

祭天坛的青石板缝里凝着残雪,檐角的冰棱在晨光中滴着水,叮咚声敲打着坛下的青石。萧虎的甲士们正按蒙古 “九礼净坛” 古俗忙碌:三人一组用羊脂擦拭三足铜鼎,指腹反复摩挲鼎耳的蟠螭纹,直到铜色发亮 —— 这鼎是成吉思汗时期传下的礼器,凡部族盟誓必用,需提前三日以柏香、檀香、乳香交替熏香,“每炷香燃尽需翻面,” 掌礼官帖木儿捧着《盟誓礼典》叮嘱,“让香气渗进铜纹,鬼神才会认此坛为证。”

鼎腹内侧刻着模糊的蒙古文,记录着历代盟誓的年份,甲士用软布蘸着温酒擦拭,将积灰的字迹显出:“宪宗三年,蒙哥与拔都盟于此”“至元元年,忽必烈与阿里不哥誓于此”。萧虎站在坛边,望着甲士们将鼎底的炭火盆点燃,乳香青烟顺着鼎口盘旋而上,与晨雾交融,“这鼎见过太多盟约,” 他对耶律铸道,“也见过太多背盟者,” 语气里藏着对盟誓真伪的审慎。

耶律铸捧着刚鞣制的阴山羊皮走来,羊皮在炭火边烘得微暖,既柔韧又平整 —— 这是漠北书写盟书的上佳材质,需用秋羊的皮,经十二道工序去毛鞣制。狼毫笔蘸着河西朱砂悬在纸面,笔尖离皮寸许,他却迟迟未落:“‘攻守互助’四字需写得重些,” 指尖点在羊皮空白处,“拔都最在意‘助’字,” 而 “战利品三七分” 需写得轻淡,“罗斯草原的皮毛、谷物归拔都七成,” 汉地支援的粮草算我方投入,“需添‘非战时不抽分’,” 留足日后解释的余地。

书吏在旁铺开《历代盟约汇编》,里面夹着至元初年忽必烈与察合台部的盟书原件,条款措辞讲究:“凡用‘当’‘必’等字需慎,” 耶律铸比对旧文,“改用‘宜’‘可’更活络。” 萧虎接过羊皮细看,指腹抚过未干的朱砂:“还要加‘若遇天灾,抽分减半’,” 去年漠北大旱,拔都部曾因粮草不足侵扰商路,这是防患未然的算计。掌礼官将盟书暂存檀木匣,匣内铺着防潮的驼毛毡,“需避光存放,” 朱砂见光易褪色 —— 这是文书保存的铁律。

坛侧的临时工坊里,叮当声此起彼伏。周显正盯着工匠锻造虎首骨朵,这柄盟约信物用黑檀木为柄,长三尺三寸(合漠北 “成年男子一臂之长” 的吉数),首端镔铁铸虎首,虎口衔三颗狼牙(取自阿尔泰山雪狼,每颗牙需浸过酥油防腐)。“镔铁需经十二次淬火,” 周显用铁钳翻动虎首坯,“第七次淬水要用克鲁伦河的活水,” 水凉且冽,能让铁纹更密,敲击时声如洪钟。

工匠正用錾刀在虎首额间刻 “西征无敌” 四字,每笔深二分,宽三分,刻完后需嵌入赤铜丝 —— 这是西域传来的 “错金” 工艺,铜丝需先捶打成薄片,再剪成细条,“嵌入后要用木槌轻敲,” 周显示范,“让铜丝与铁纹严合,” 既防脱落,又显华贵。他拿起骨朵掂量:“重七斤三两,” 拔都身高八尺,臂力过人,这重量恰好顺手,“既要有礼器的威严,” 又不能像兵器般锋利,虎口的狼牙需磨去尖锋,“免得误伤,” 这是信物的分寸。

帖木儿千户捧着的狼血容器是牦牛皮缝制的,袋口用铜箍扎紧,血色暗红 —— 这是三日前猎的雪狼血,按古俗需用盐腌制,“每斤血掺三钱盐,” 他对萧虎解释,“能保鲜十日,” 若血质变黑则盟誓无效。甲士将血袋悬在坛边的阴凉处,离地三尺,既防雪水浸泡,又避阳光直射,“盟誓时需倒入青铜酒坛,” 与马奶酒按 “血一酒三” 比例调和,“饮此酒则天地鬼神共鉴,” 背盟者会遭 “断骨之疾”,这是草原流传千年的诅咒。

帖木儿掀开血袋一角,用银簪蘸血滴在白纸上,血晕边缘整齐,无发黑迹象:“雪狼血最烈,” 比羊血、马血更显诚意,拔都部以狼为图腾,见此血必动容。萧虎命人将酒坛备好,坛身刻 “日月同辉” 纹,这是汉蒙合璧的图案,“酒需用陈酿马奶酒,” 窖藏三年以上,“血腥味才不冲,” 他记得去年与术赤部盟誓,因用新酒调血,腥味太重,好些人饮后反胃。

拔都的使者昨日已抵斡耳朵,十匹河西骏马列在坛下待命,马鬃系着三尺红绸,随风飘动 —— 这是草原 “十马为聘” 的同盟礼俗,马需是三岁口的骟马,无杂毛,四蹄踏雪(蹄色纯白)。萧虎派耶律铸去查验马匹,“看马齿磨损度,” 耶律铸掰开马嘴,“三岁马齿如新月,” 若有老马充数,便是诚意不足。使者是拔都的堂弟别儿哥,身着锦袍,腰佩金带,见萧虎便行 “半跪礼”(草原对平级盟友的礼节):“我兄说,” 他递上拔都的亲笔信,“萧公若应盟,西征时愿为前部。”

别儿哥的随从捧着礼物:五张白狐皮、十斤琥珀、两柄波斯弯刀,按 “轻礼重情” 的规矩,贵重却不张扬。萧虎请使者观礼虎首骨朵,别儿哥抚摸虎首错金纹路,眼中闪过惊叹:“我兄见此信物,必知萧公真心,” 他主动提出查看盟书条款,对 “非战时不抽分” 无异议,却在 “粮草支援” 处停顿:“需注明‘汉地粮草每年不超五千石’,” 怕萧虎以此拿捏。萧虎笑答:“可添‘按需调拨’,” 既应了他的要求,又留了活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