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草原抽马(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654 章:草原抽马(至元二十七年秋?克鲁伦河牧地)

克鲁伦河的晨雾刚散,镇北司千户帖木儿的牙旗已插在牧地中央,狼皮帐前的木桩拴着三匹备用马,马具上的铜铃随晨风轻响。他的行囊里装着《抽马册》(蒙古文羊皮账册)、验马工具(牛角秤、牙口镜、蹄质尺),还有宗正府签发的 “抽马令牌”—— 牌面刻狼首纹,与腰间的银符牌共振显真。“按萧监国令,” 帖木儿对随行的两名百户道,“秋高马肥时抽选,” 需在霜降前完成,这是顺应草原畜牧周期的规制。

牧地边缘的公告牌用蒙古文写着抽马细则:“十户抽一马,三岁为佳,二岁弱马次年补抽”,牌下堆着补偿用的粟米袋,每袋贴 “镇北司验” 封条。帖木儿检查验马工具:牛角秤的秤砣刻 “宗正府校准”,蹄质尺标 “三寸为良”,这些都需与《马政器械谱》核对无误,“乃马真后时因工具失准,” 抽马肥瘦不均引发哗变,“咱们得按规制来。”

牧户们赶着马群聚向抽马点,富户巴图的百匹马群毛色油亮,贫户阿勒坛的十匹小马却瘦弱些,马群间的差异如毡帐的贫富般分明。阿勒坛的妻子用羊皮袋装满马奶,“帖木儿千户是讲道理的,” 她对丈夫道,但仍将最壮的三岁马藏在马群深处 —— 去年察合台军劫掠后,家里只剩这几匹救命马。巴图则命儿子备好马梳,“让马看着精神些,” 他不在乎抽走一两匹,更在意能否借此结交千户。

老牧民帖木格拄着马鞭站在高处,他见证过太祖时期的抽马制:“那时只按数量抽,” 不管贫富,常逼得贫户卖儿鬻女。如今公告牌上的 “贫富均衡” 条款让他稍安,但仍盯着帖木儿的举动,烟袋锅里的火星在晨风中明灭:“新规好不好,” 就看今日如何抽选。

阿勒坛先牵来三匹小马,帖木儿蹲身检查牙口,用拇指轻掰马嘴:“这匹门齿齐整,三岁无误,” 再摸马蹄,蹄质坚硬呈青黑色,“踏雪不裂,” 用蹄质尺量蹄宽,刚好三寸。第二匹同样合格,但第三匹小马嘴唇嫩红,牙床泛粉,“这是二岁马,” 帖木儿摇头,“按令需次年补抽,” 并在《抽马册》上用蒙古文标注:“阿勒坛户,合格二匹,待补一匹”,附桑皮纸画的马形简笔图。

验马的关键在 “三看”:看牙口辨年龄(三岁马齿如白玉),看蹄质断耐力(厚三寸者善长途),看毛色察健康(油亮无癣为良)。帖木儿示范给年轻百户:“察合台军的铁浮屠战马,” 都是这般标准,“抽弱马入军,” 既误战事又伤牧户,这是从无数次战败中总结的铁律。

富户巴图牵着最壮的栗色马上前,马鬃修剪整齐,铜铃项圈作响。“你户百马,” 帖木儿按《户等册》记录,“需抽三匹,” 均选三岁公马。巴图虽不舍,但见帖木儿在《抽马册》注明 “优马补偿加半”,便点头应许 —— 他知道,与镇北司处好关系,来年草场分配更有利。帖木儿特意选了两匹母马,“留着还能产驹,” 这是对富户的适度妥协。

轮到中户赤老温,他家五十匹马,抽二匹。帖木儿选了一匹公马一匹母马,“公马入军,母马留种,” 补偿粟米四斗。赤老温摸着马脖子不舍,却见贫户阿勒坛只抽两匹,且都是公马,“为何厚此薄彼?” 帖木儿出示《户等抽马细则》:“贫户留母马保繁衍,” 富户多缴无妨,这是萧虎定的 “均负担” 原则,防止贫户破产。

帖木儿命百户给阿勒坛发补偿:粟米三斗装在麻布袋,袋角缝着羊毛标签,写 “阿勒坛户”;盐引一张,可到驿站换盐两斤。“这粟米够吃十日,” 阿勒坛的妻子接过袋子,盐引更是珍贵 —— 草原缺盐,往年换盐需用一匹好马,“比乃马真后时只抽不补强百倍。” 帖木儿补充:“若马在军中立功,” 来年可领 “军功赏马”,这是额外激励。

补偿按 “抽一补三” 标准:每抽一马发粟三斗、盐引半张,优马加发羊毛半斤。巴图抽三马,领粟九斗、盐引一张半,他当场将盐引转给盐商换了茶叶,“这补偿实在,” 他对其他富户道,“比藏马逃抽划算。” 补偿物资堆旁的监督官记录发放明细,确保 “抽多少补多少”,无克扣现象。

宗正府校准官每月来牧地验秤,今日恰好撞见帖木儿抽马。校准官用标准砝码测试牛角秤,秤杆平准,误差不超一两,“合格,” 他在《校准册》上盖印,“若秤不准,” 抽马斤两偏差会引发纠纷。帖木儿记得乃马真后时期,有税吏用大秤抽马,明明三十斤马称出三十五斤,“如今校准制断了这条路,” 他对校准官道,工具公正是制度公正的根基。

校准后的牛角秤挂在显眼处,牧民可随时查验。贫户阿勒坛亲自称了自己的马,“三十一斤,” 与帖木儿记录一致,便不再质疑。校准官还检查了蹄质尺和牙口镜,确保无磨损变形,“这些工具是抽马的规矩秤,” 半点马虎不得,这是从《度量衡则例》学来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