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史笔同(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599章:史笔同(至元二十五年?和林史馆)

和林史馆的铸铁书架按 “左北右南中西” 排列:北侧列蒙古文典籍,《脱卜赤颜》(蒙古秘史)用狼皮装订,每叶边缘钤千户合印;南侧存汉地文书,《金史》《辽史》的竹简编绳用朱砂浸染,与南宋临安府刻本比对无误;中西放波斯文史料,《世界征服者史》羊皮卷盖伊尔汗藏书印,旁附八思巴文译注。“蒙古史官掌游牧事,” 翰林学士承旨耶律铸对修撰官道,骨签点过《太祖纪》草稿,“汉人笔吏校中原典章,” 案上的《农桑辑要》抄本标 “至元十年刊”,“波斯文士理西域载记,” 星图译稿的骑缝章是蒙汉波斯三文合印,“三方史料需互证,” 他的验史镜照过《元史》草本,镜中显形不同文字的记载重合处,“缺一不可入卷。”

忽必烈的手指抚过架顶的铸铁史格,格分 “本纪”“志”“表”“列传” 四栏,栏沿刻 “至元二十五年史馆造”,含硫量二分二厘 —— 与和林符牌库的基准完全一致。“中统三年设史馆时,” 他忽然道,案上的《修史凡例》记着 “只用蒙古文编年纪事”,“因缺汉地方志,” 凡例旁贴着汉人史官的补注 “漏载江南水利”,“导致前史偏颇,” 他的目光扫过正在誊写的史官,“今日多文并纂,” 指尖点过蒙古文《亲征录》与汉文《宋史》的叠放处,“需让草原的箭与中原的笔,” 在同一卷册相遇。

史馆的修撰们按 “蒙三汉三西二” 编班:蒙古史官帖木儿校订《太祖纪》,用回鹘式蒙古文补录 “十三翼之战” 细节,每则记事需附千户所的兵籍残卷;汉人修撰王恽编纂《地理志》,州县沿革需与至元二十三年的税册核对,山川名称注蒙汉双语;波斯文士拉施特整理《西域传》,对照《伊尔汗天文表》标注西域诸城方位,骑缝处盖 “史馆同修” 印。“蒙古笔侧重‘征伐’,” 耶律铸展开分工册,“汉人笔详载‘治道’,” 波斯笔补记 “商路”,“三者权重均等,” 他的铁尺量过各部分篇幅,“合‘文武兼修,中外共载’之制。”

忽必烈翻看《艺文志》草稿,蒙古文《萨迦格言》译本与汉文《授时历》序、波斯文《医学集成》提要在卷中并列,篇幅相差不逾十页。“至元二十年修《世祖实录》,” 他指着旧稿的偏科处,蒙古军功占七成,汉地政务仅三成,“因史官单族,” 案上的《监修录》记着 “世祖亲改七处”,“如今多族共撰,” 目光扫过帖木儿与王恽的校勘笔迹,“需让弓马与桑麻,” 指尖划过重合的朱批,“在同一支笔下,各显其要。”

《世祖本纪》的纪年方式引发争论:帖木儿主张用蒙古 “十二生肖纪年”,附 “忽里台选汗” 大事;王恽坚持依汉地 “年号纪年”,标 “至元元年” 至 “二十五年”;拉施特建议增波斯 “回历” 对照,注 “回历 683 年即至元元年”。“最终折中为三栏并置,” 耶律铸呈上定稿,首行蒙古文 “鼠年(至元元年,回历 683 年)”,“每栏间距五分,” 他的卡尺量过行格,“栏线用铸铁镇尺压平,” 镇尺刻 “时同轨”,含硫量二分二厘,“确保翻阅时三历同步对照。”

忽必烈的朱笔落在 “至元十三年取临安” 条,蒙古文记 “羊年秋,拔宋都”,汉文载 “十三年十一月,宋主降”,波斯文注 “回历 681 年冬,南家思国亡”,三则记载的时间误差不逾三日。“去年修《定宗纪》,” 他忆及那时的混乱,蒙古史官记 “牛年卒”,汉人史官考 “淳佑四年薨”,相差两年,“因无对照,” 案上的《考异录》记着 “征西域老兵证词定谳”,“如今三历互证,” 朱笔圈出重合处,“时间便不会说谎。”

《刑法志》的编纂现场争执不休:帖木儿主张收录《大扎撒》“盗马者死” 条,附蒙古千户的判例;王恽坚持载入《至元新格》“笞杖徒流” 制,注汉地路府的行刑记录;拉施特提议补波斯《伊尔汗法典》的 “契约法”,供西域参照。“最终按‘域分述,制归总’编排,” 耶律铸展示定稿,首列 “中枢法”(如《大元通制》),次分 “蒙古部法”“汉地民法”“西域商法”,“每则条文需三方史官画押,” 押缝章为 “法同源”,与和林刑部的印鉴同制。

忽必烈对比《食货志》中的 “五户丝制” 与 “两税法”:蒙古文 “每五户输丝一斤” 与汉文 “夏税秋粮” 的折算表,经拉施特用波斯 “迪尔汗” 换算后,税负均等。“至元十六年的《税志》,” 他指着旧稿的偏颇,蒙古牧税详而汉地税目略,“因志书单详一族,” 案上的《民怨录》记着 “江南税吏舞弊”,“如今并录互校,” 指尖划过帖木儿与王恽的共同批注,“典章便难藏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