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殿试面圣,君前奏对(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今年的殿试题目,也是由宁宣宗亲自拟定,当场颁下。
题目不长,却也直指当今朝政的几个要害之处:
“今我大宁,四海升平,然北虏窥伺,南倭渐扰,民生亦有未足。问:何以强兵固圉?何以阜民兴商?何以教化万方,使国祚绵长?”
这题目一出来,底下那些新科进士们,心里头便都暗暗叫苦。
这题目,可真是……大得很,也空得很。
要是光说些个仁义道德、圣贤教诲的空话套话,怕是难以入得了圣上的法眼。
可要是说得太具体了,又怕一个不小心,触碰了什么忌讳,或者显得自个儿狂妄无知,那可就更是弄巧成拙了。
一时间,大殿之上,只听得见那毛笔在纸上摩擦的“沙沙”声,和进士们那或轻或重的呼吸声。
张小山拿到题目之后,也是眉头微蹙,陷入了沉思。
他晓得,这题目,看似宏大,实则也是在考较他们这些新科进士,对这国计民生的真实见解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他想起自家爹爹张大山,在青石村所做的那些事儿。
从改良农具,到兴修水利,从发展手工业,到开办村学……
哪一样,不都是为了让老百姓的日子能过得更好些,让那一方水土能更安稳些?
他又想起这一路行来,所看到的那些民生疾苦和世间百态。
心里头那股子“实学致用”的念头,是越发清晰,也越发坚定了。
他深吸一口气,不再犹豫,提笔蘸墨,便在那雪白的宣纸之上,奋笔疾书起来。
他这篇策论,没有像旁人那样,一上来就引经据典,大谈特谈什么三皇五帝、尧舜禹汤的圣人之道。
而是开门见山,直指要害。
他先是分析了当今大宁朝,虽然表面上看着是四海升平,可实际上却也面临着不少内忧外患。
比如那北边的游牧民族,时常袭扰边境,烧杀抢掠,让边疆百姓苦不堪言。
再比如那东南沿海,也时有倭寇出没,劫掠商船,滋扰地方。
而国内呢,虽然也算是风调雨顺了几年,可有些个地方,依旧是土地贫瘠,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究其原因,除了天灾人祸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这农事不兴,工商不畅,民智未开。
紧接着,他便话锋一转,把自己在青石村的所见所闻,还有自家爹爹张大山的那些“奇思妙想”和成功经验。
都一一融入到了自个儿的策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