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夜读诗经之二四六《行苇》(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四章

? 曾孙:主祭者(周代对宗子的称呼)。

? 醹(rú):酒味醇厚。

? 大斗:长柄酒勺。

? 黄耇台背:高龄老人(台背:驼背)。

? 引翼:搀扶辅助(引:牵引;翼:护持)。

? 祺:吉祥;介景福:祈求大福(介:求;景:大)。

译文

第一章

路边芦苇丛丛密,莫让牛羊来践踏。

新芽初绽渐成形,叶儿润泽长势佳。

兄弟之间多亲密,莫要疏远应相近。

铺席设筵待宾客,长者赐几显尊荣。

第二章

筵席铺就席位整,侍者侍奉相继行。

主人献酒客回敬,洗净酒器重陈列。

献上肉酱味道美,烧烤佳肴香扑鼻。

牛胃牛舌珍馐备,席间歌舞尽欢情。

第三章

雕弓强劲已拉满,四箭均衡不偏轻。

发箭中靶皆均匀,按艺排宾礼有序。

弓弦拉满如满月,四箭在手待飞鸣。

箭落靶心似树立,宾主庄重无怠慢。

第四章

曾孙主持祭礼隆,美酒醇厚香气浓。

大勺斟酒敬长者,祈求高寿永安康。

老人驼背鬓如霜,搀扶护持在两旁。

愿您长寿又吉祥,天赐洪福保安康。

赏析要点

? 主题:周人宴享宗族、尊老敬老,兼及射箭竞技的礼仪场景。

? 手法:以芦苇起兴,由物及人,层层推进至祭祀、宴饮、射礼、祈福,结构严谨。

? 文化:体现周代“亲亲尊尊”的宗法制度,及对长寿、和谐的重视。

《行苇》,作为《诗经·大雅·生民之什》中的一篇经典诗作,虽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依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宛如一扇窗口,透过它,我们得以窥探周代贵族生活的风貌与文化内涵。

一、主题思想:礼仪之邦,美德传承

《行苇》围绕一场盛大且庄重的宴饮活动展开,为我们徐徐勾勒出一幅周代贵族生活的生动画卷。在这场宴饮中,处处彰显着周代贵族所秉持的礼仪规范,更深刻展现出家族和睦、尊老敬贤这些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在周代社会,家族观念根深蒂固,兄弟之间的和睦相处被视为家族繁荣昌盛的根基,诗中“戚戚兄弟,莫远具尔”,生动地描绘出兄弟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强调了家族凝聚力的重要性。而尊老敬贤,不仅是一种道德准则,更是维护社会秩序、传承文化智慧的关键。通过这场宴饮,我们能感受到周代社会的和谐与秩序,这种和谐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严谨的礼仪制度之上。同时,诗歌也为我们呈现了周代贵族独特的宴饮文化,从宴饮的筹备、菜品的设置,到席间的互动交流,无一不体现出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射礼作为周代重要的礼仪活动,也在诗中得以展现,它不仅是一种娱乐竞技,更蕴含着对参与者品德、技艺的考验,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