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夜读诗经之二三九《旱麓》(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 鸢:老鹰。
? 戾:至,到达。
? 遐:何。
? 作人:培育人才。
? 骍牡:红色的公牛。
? 介:求。
? 景福:大福。
? 燎:焚烧,这里指砍来柞棫作柴薪。
? 劳:保佑。
? 莫莫:茂密的样子。
? 葛藟:葛藤。
? 施:蔓延。
? 条枚:树枝和树干。
? 回:邪僻。
译文
看那旱山山脚下,榛树楛树多茂盛。和乐平易的君子,求福得福心欢畅。
玉制酒器多鲜明,里面盛满香美酒。和乐平易的君子,福禄纷纷降身上。
老鹰展翅飞上天,鱼儿跳跃在深潭。和乐平易的君子,怎不培育出贤良?
清醇的美酒已备好,红色的公牛已选好。用来祭祀供神灵,祈求大福永降临。
柞树棫树多茂盛,百姓砍来作柴烧。和乐平易的君子,神灵保佑福星照。
葛藤生长多茂密,爬满树枝和树干。和乐平易的君子,求福从不走邪道。
《旱麓》宛如从《诗经·大雅·文王之什》中流淌出的一曲悠扬颂歌,以其质朴却深情的笔触,为我们徐徐展开一幅关于君子德行与祈愿福泽的历史画卷。诗中处处洋溢着对君子(周文王)的颂扬与敬意,将周朝德治思想下的美好期许娓娓道来,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
逐联赏析
第一章
“瞻彼旱麓,榛楛济济。”诗歌伊始,诗人将目光投向旱山的山脚,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榛树与楛树密密麻麻地生长着,它们相互交织,枝叶繁茂,尽显蓬勃生机。这繁茂的树木,不仅是大自然生命力的直观体现,更是周邦繁荣昌盛的生动象征,预示着周邦如这繁茂的山林一般,充满无限的活力与希望。
“岂弟君子,干禄岂弟。”随后,诗人将视角转向君子,也就是周文王。“岂弟”二字,描绘出君子温和、平易、和乐的形象,他以这样美好的德行去追求福禄。在诗人看来,君子因自身和乐平易的品德而获得福分,而这份福分又进一步滋养着他,使他愈发和乐平易,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这种德行与福分的紧密联系,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追求,也为全诗定下了和谐、美好的基调。
第二章
“瑟彼玉瓒,黄流在中。”此章的画面聚焦于祭祀的场景,一只精美的玉瓒酒器映入我们的视野。玉瓒质地温润,纹理细腻,散发着柔和的光泽,尽显庄重与典雅。而在这珍贵的酒器之中,盛满了黄澄澄的秬鬯酒,酒液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诱人的光芒。这一描写,不仅色彩鲜明,极具视觉冲击力,更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祭祀氛围。
“岂弟君子,福禄攸降。”在这样庄重的祭祀仪式下,诗人再次强调君子和乐平易的德行。正因为君子拥有这样高尚的品德,所以上天将福禄降临到他的身上。这里的福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是精神上的庇佑与赐福,体现了古人对德行与福报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仰。
第三章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诗人的笔触一转,描绘出一幅充满动感与活力的自然画面:苍鹰在辽阔的天空中展翅翱翔,搏击长空,自由地穿梭于蓝天白云之间;鱼儿在清澈的深渊中欢快跳跃,嬉戏玩耍,尽情享受着水中的自在生活。这一上一下、一动一静的画面,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图景,象征着万物在各自的领域里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各得其所。
“岂弟君子,遐不作人?”面对如此和谐美好的景象,诗人不禁联想到君子的德行。他认为,正是因为君子具有和乐平易的高尚品德,才能使世间万物和谐共生,各安其位。基于此,诗人发出由衷的期盼,希望君子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德行影响力,积极培养人才,让更多的人受益于这种美好的品德,为社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