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夜读诗经之二三零《绵蛮》(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 趋:快走。

? 极:到达终点。

译文

毛茸茸的小黄鸟,栖息在山坳弯弯处。道路是那么遥远,我的劳累向谁诉。给他水喝给他吃,耐心教导不马虎。吩咐后面的车子,让他坐上把路出。

毛茸茸的小黄鸟,栖息在山丘角落里。哪里敢害怕远行,只怕不能快走疾。给他水喝给他吃,耐心教导不放弃。吩咐后面的车子,让他坐上同前去。

毛茸茸的小黄鸟,栖息在山丘侧边旁。哪里敢害怕远行,只怕不能达远方。给他水喝给他吃,耐心教导细商量。吩咐后面的车子,让他坐上一起往。

《绵蛮》这首诗宛如一幅古老的画卷,徐徐展开,将古代行役者的艰辛境遇和内心渴望清晰呈现。它出自《诗经·小雅·鱼藻之什》,虽历经千年岁月,却依然散发着触动人心的力量。

逐联赏析

第一章

“绵蛮黄鸟,止于丘阿。”诗歌开篇,一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一只羽毛柔软、毛茸茸的黄鸟,独自栖息在幽静的山坳之中。黄鸟那小小的身影,在空旷的山坳衬托下,显得如此孤独与无助,恰似那些在漫长行役途中疲惫不堪的人们。这一巧妙的起兴,不着痕迹地将黄鸟与行役之人的处境联系起来,让读者瞬间便能感受到行役者内心的那份落寞与无奈。

“道之云远,我劳如何。”行役之人望着前方看不到尽头的漫漫长路,不禁发出沉重的喟叹。道路如此遥远,仿佛没有尽头,而自己却要在这艰辛的旅途中不断前行,身心俱疲。这简单的八个字,饱含着他们对长途跋涉的深深无奈,每一步前行都充满了艰辛与困苦,那疲惫的身躯和沉重的步伐仿佛就在读者眼前。

“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在这艰难的时刻,行役之人的心中燃起了一丝渴望。他们幻想着能有一位善良的人出现,为自己提供饮食,让饥肠辘辘的肚子得到慰藉;能给予自己教诲,在迷茫中指明方向;更希望能命令后面的车辆,将自己载上,让疲惫的双脚得以休息。这一连串的幻想,是他们在困境中对援助的极度渴望,每一个愿望都如此朴实,却又如此强烈,让人不禁为他们的遭遇感到心疼。

第二章

“绵蛮黄鸟,止于丘隅。”此章再次以黄鸟起兴,这一次,黄鸟停歇在山丘的角落。同样孤独的黄鸟,同样寂静的场景,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压抑、无助的氛围,强化了行役之人的孤独感和疲惫感。

“岂敢惮行,畏不能趋。”行役之人在这里吐露了自己的心声,他们并非害怕行走,在这漫长的行役途中,他们早已习惯了艰辛。然而,他们所担忧的是,即便自己竭尽全力,也无法加快脚步,按时到达目的地。这种对自身能力的担忧,以及对无法完成任务的焦虑,如同沉重的枷锁,紧紧束缚着他们的内心,使他们的精神压力愈发沉重。

后面四句“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与第一章完全相同,再次强调了行役之人对帮助的强烈渴望。这种重复咏叹,就像一声声急切的呼喊,不断撞击着读者的心灵,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他们在困境中对援助的迫切需求,仿佛能听到他们内心深处的呐喊。

第三章

“绵蛮黄鸟,止于丘侧。”黄鸟又一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这一回它停留在山丘的侧边。三次不同位置的栖息描绘,看似重复,实则层层递进,不断加深黄鸟孤独无助的形象,也让行役之人的疲惫与无奈愈发凸显。

“岂敢惮行,畏不能极。”行役之人再次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们不怕路途的遥远和行走的艰难,只怕自己无法坚持到最后,无法完成这漫长的跋涉。这种对未知旅途的恐惧,以及对自身耐力的怀疑,让他们的内心充满了不安,也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他们在困境中挣扎的痛苦。

最后四句依旧是“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这种反复的咏唱,将行役之人对帮助的渴望推向了高潮。他们的渴望如同汹涌的潮水,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读者的内心,让我们对他们的遭遇感同身受,深刻理解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中的无奈与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