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夜读诗经之二二八《隰桑》(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 孔胶:很缠绵。
? 遐:何。
? 谓:告诉。
译文
洼地桑树多婀娜,叶儿茂盛掩枝柯。我看见了他,快乐的滋味无法言喻!
洼地桑树多婀娜,枝柔叶嫩舞婆娑。我看见了他,如何叫我不快乐!
洼地桑树多婀娜,叶儿浓密黑黝黝。我看见了他,说着情言爱语,体会着他执着的爱意。
心里对他深深爱恋,却欲说还休。心中对他有深深的爱意,哪天能够忘记?
《隰桑》宛如一首从古老岁月中传来的恋曲,其字里行间都流淌着一位女子对心上人炽热且深沉的爱慕与思念。在那个遥远的时代,这份纯粹的情感跨越时空,触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弦,让我们得以一窥古代爱情的美好与真挚。
逐联赏析
第一章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诗歌开篇,诗人将我们的目光引向那片低湿之地的桑树。“隰桑有阿”,描绘出桑树婀娜多姿的形态,它仿佛一位温婉的舞者,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尽显柔美之态;“其叶有难”则细致刻画了桑叶的繁茂,层层叠叠的叶片相互簇拥,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这充满生命力与美感的隰桑,恰似女子心中的心上人,有着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象征着女子对他最初的美好印象,那是一种朦胧而美妙的情愫。紧接着,“既见君子,其乐如何?”一句直抒胸臆,将女子见到心上人时内心的狂喜毫无保留地宣泄出来。这种喜悦如同春日里绽放的繁花,热烈而绚烂,难以用言语去形容。她的心跳或许会不自觉地加快,脸颊或许会泛起羞涩的红晕,眼中满是藏不住的爱意与欢喜,这简单的一问,为全诗奠定了欢快、甜蜜的情感基调,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份纯真爱情带来的喜悦。
第二章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此章与第一章结构相似,却在情感表达上更进一步。依然是那姿态柔美的隰桑,“其叶有沃”着重描绘了桑叶的润泽。在阳光的照耀下,桑叶闪烁着动人的光泽,仿佛被大自然赋予了一层神秘的光辉。这润泽的桑叶,象征着女子对心上人的赞美又加深了一层,她眼中的他,不仅有着外在的美好形象,更有着如这润泽桑叶般令人着迷的特质。“云何不乐?”采用反问的语气,强烈地表达出女子见到心上人时无法抑制的快乐。这一反问,如同激昂的鼓点,重重地敲击在读者的心上,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她内心的欢愉如同汹涌的潮水,澎湃而不可阻挡,使情感的表达更具冲击力和感染力。
第三章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在继续描绘隰桑之美的同时,此章的情感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其叶有幽”刻画了桑叶那深邃、幽静的美感,这种美内敛而含蓄,需要用心去品味。这恰恰象征着女子对心上人内在品质的深入欣赏,她不再仅仅停留于外表的爱慕,而是看到了他更深层次的魅力——美好的品德。“德音孔胶”则明确表达了女子对君子品德的高度钦佩。她认为他的美德如同一首悠扬的乐章,在她心中久久回荡,令人难以忘怀。这不仅是对君子的赞美,更是女子爱慕之情的升华,她对他的爱,从最初的外在吸引,逐渐转变为对其内在品质的深深倾慕,这种情感的深化,使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份真挚爱情背后更深层次的精神契合。
第四章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这一章是全诗情感的高潮,女子终于将内心深处最炽热的爱意毫无保留地倾诉出来。“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以强烈的反问语气,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女子对心上人的爱慕之情已如熊熊烈火般燃烧,难以抑制。她在内心深处呐喊,为何不能将这份爱勇敢地说出口?这种对爱情的渴望和冲动,展现了她内心的挣扎与勇敢。“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则进一步表明,即使现实中种种原因让她无法立刻表达这份爱,但它早已在她心底深深扎根,成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时光如何流转,这份爱都永远不会被遗忘,体现了女子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宛如磐石般不可动摇。这种对爱情的坚守,让人为之动容,也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了最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