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夜读诗经之二二五《都人士》(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6. 垂带而厉:衣带下垂飘动。“厉”通“裂”,指垂带之态。
7. 匪伊垂之,带则有余:并非故意垂带,而是衣带自然宽松。
8. 言从之迈:想追随而去(形容思念之深)。
译文
京都的男士们,身着黄黄狐裘衣。仪容始终端庄,说话合乎章法。行为遵循周礼,正是万民所仰望。
京都的男士们,头戴台笠系黑带。那些贵族淑女们,头发稠密又顺直。如今我见不到啊,心中郁郁不欢喜。
京都的男士们,充耳美石亮晶晶。那些贵族淑女们,人称尹吉好名门。如今我见不到啊,心中忧思难排解。
京都的男士们,衣带垂落随风飘。那些贵族淑女们,卷发上翘如蝎尾。如今我见不到啊,真想追随他们去。
并非有意垂衣带,而是衣带自宽松。并非有意卷头发,而是发丝自然卷。如今我见不到啊,怎能不忧愁满心!
说明
此诗出自《诗经·小雅》,通过描绘京都贵族男女的服饰、仪容与风范,表达对昔日礼乐文明的怀念与向往,以及因不得见而产生的怅惘之情。全诗以重复咏叹的手法,勾勒出贵族阶层的典雅形象,风格温婉含蓄,充满怀旧情愫。
这首《都人士》是一首蕴含着深沉怀旧情感与时代沧桑感的诗篇,通过对京都人士和贵族女子形象的细致勾勒,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往昔繁华盛景的画卷,同时也倾诉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追思以及面对现实的无奈悲叹。
逐联赏析
第一章
“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此章开篇,“彼都人士” 四字便如一把钥匙,开启了诗人对京都人物的刻画之门。“狐裘黄黄”,那身着黄色狐皮裘衣的形象跃然纸上,华丽而高贵的着装,不仅彰显出都人士的富足与地位,更暗示了当时京都的繁华与昌盛。“其容不改”,描绘出他们从容淡定、仪态端庄的气质,无论面对何种境遇,都能保持那份沉稳与优雅。“出言有章” 则进一步展现出他们的内在修养,言辞有条理、有文采,每一句话都仿佛经过深思熟虑。如此出众的人物,“行归于周,万民所望”,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关乎着国家的声誉与走向,自然而然成为万民敬仰和期待的对象,他们的存在,象征着京都的荣耀与希望。
第二章
“彼都人士,台笠缁撮。彼君子女,绸直如发。我不见兮,我心不说。” 第二章继续围绕人物服饰展开描绘。“台笠缁撮”,头戴草笠,帽带紧束,展现出都人士别样的质朴与随性。而 “彼君子女,绸直如发”,则将镜头转向贵族女子,细腻地刻画了她们如绸缎般柔顺笔直的秀发,仅仅四个字,一位美丽温婉的女子形象便浮现在读者眼前。然而,画风陡然一转,“我不见兮,我心不说”,诗人直抒胸臆,往昔这些美好的景象如今已难以寻觅,内心的失落与忧伤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对过去时光的眷恋与不舍。
第三章
“彼都人士,充耳琇实。彼君子女,谓之尹吉。我不见兮,我心苑结。” 此章深入描写都人士的装饰细节,“充耳琇实”,精美的玉石塞于耳旁,在举手投足间闪耀着温润的光泽,尽显服饰的精致与华丽,进一步凸显出都人士的高贵身份。“彼君子女,谓之尹吉”,点明贵族女子出身名门,她们的高贵不仅仅体现在外表,更源自于家族的荣耀与传承。可是,诗人依旧被困在往昔的回忆中无法自拔,“我不见兮,我心苑结”,那种因无法再见这些人物和往昔盛景而产生的忧郁与纠结,如同一个解不开的死结,紧紧缠绕在诗人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