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夜读诗经之二零五《北山》(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 咎(jiù):灾祸。
? 风议:放言高论。
注释
1. 言:语助词,无实义。
2. 王事靡盬:王室事务没有止息(《诗经》常见句式,如《唐风·鸨羽》)。
3. 溥天之下……莫非王臣:天下土地、臣民皆属周王(强调王权至上,后成经典政治话语)。
4. 贤:多、劳(此处为反语,抱怨自己差事繁重)。
5. 四牡彭彭:以战马奔驰喻王事急迫。
6. 嘉我未老……旅力方刚:当权者利用“我”年轻力壮,频繁差遣(含讽刺)。
7. 经营四方:往来奔走处理事务。
8. 对比句式:全诗通过“或……或……”的六组对比,揭露劳逸不均的社会现实(如“燕燕居息”与“尽瘁事国”)。
译文
登上那座北山,采摘枸杞草蔓。
健壮的士子们,朝夕忙碌王事。
王室差事无休无止,心中担忧父母饥寒。
普天之下,无不是君王的土地;
四海之滨,无不是君王的臣属。
大夫分配差事不公,唯独我劳苦最多。
四匹公马奔腾不息,王室事务纷繁忙乱。
当权者赞我尚未衰老,庆幸我正强壮力健。
趁我体力正当盛年,差遣我去经营四方。
有人安闲居家休息,有人为国鞠躬尽瘁;
有人高卧舒适床铺,有人奔波不停劳累。
有人不知民间疾苦,有人忧虑劳苦愁惨;
有人游息悠闲自在,有人王事繁忙难安。
有人沉湎饮酒作乐,有人戒惧灾祸临身;
有人出入高谈阔论,有人事事躬亲竭尽。
解析
? 主题:周代下层官吏的怨愤之作,通过对比“大夫”与“士子”的劳逸不均,揭露统治阶级内部的剥削与不公,表达对“王事靡盬”的不满及对父母的牵挂。
? 艺术特色:
1. 复沓与对比:六组“或……或……”铺陈社会不公,节奏紧凑,情感强烈。
2. 反语与讽刺:“莫非王臣”的堂皇话语与“我从事独贤”的现实形成尖锐反差。
3. 现实主义:以个人遭遇映射普遍社会矛盾,开后世“诉苦诗”先河。
? 名句影响:“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成为中央集权政治的经典表述,后世多引用以强调国家主权。
在《诗经·小雅·谷风之什》的篇章里,《北山》宛如一把锐利的匕首,直刺向社会的痛点,以一位士子的独特视角,奏响了对劳逸不均、大夫分配不公的怨愤之歌,也倾诉着个人在命运洪流中挣扎的无奈。
诗的开篇,一幅看似寻常的画面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陟彼北山,言采其杞。”诗人迈着略显沉重的步伐,登上那座巍峨的北山,俯身采摘枸杞。这一简单的起兴,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暗藏玄机。采摘枸杞,这本是日常劳作,却暗示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为全诗奠定了劳苦的情感基调。紧接着,诗人自陈道:“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身为一名身强体壮的男子,本应在生活中承担更多责任,然而,他却整日被王室之事缠身,从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连照顾父母的时间都没有。这份对父母的牵挂与担忧,如同一把温柔的刀,在诗人忙碌的生活中,划开了一道亲情的伤口,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他内心的无奈与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