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夜读诗经之二零四《四月》(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4. 乱离瘼矣,爰其适归:遭逢乱世疾苦,我该逃往何处?“乱离”指离乱,“爰其”即“其爰”,疑问代词前置。
5. 民莫不谷,我独何害:众人皆能平安度日,为何独我遭灾?“谷”指善、好,此处指安好。
6. 废为残贼,莫知其尤:林木被摧残砍伐,却无人知其过错。“废”通“废”,毁坏;“残贼”指残害。
7. 我日构祸,曷云能谷:我每日遭逢灾祸,怎能得以善终?“构”通“遘”,遭遇;“曷云”即“云何”,如何。
8. 南国之纪:南方诸国的纲纪。“纪”指准则、栋梁。
9. 尽瘁以仕,宁莫我有:竭尽心力事奉朝廷,为何不被认可?“有”指保有、认可。
10. 匪鹑匪鸢,翰飞戾天:我非小鸟雄鹰,为何被迫高飞上天?以鸟、鱼自比,叹命运不由己。
11. 君子作歌,维以告哀:君子作此歌,只为倾诉哀伤。“君子”作者自指。
译文
四月
四月入夏暑气微,六月炎炎暑气追。
先祖本是亲骨肉,为何忍心遭罪魁?
秋日
秋日萧索风凄凄,百草凋零尽枯萎。
离乱之痛深似海,茫茫何处可栖归?
冬日
冬日寒风声烈烈,暴风呼啸卷尘灰。
众人皆得平安过,为何独我受灾危?
山林
山上美树郁苍苍,栗树梅树列成行。
如今摧残成残木,无人知其遭祸殃!
泉水
看那泉水奔流淌,时清时浊各有状。
我今每日逢灾祸,怎得善终保安康?
江汉
滔滔江汉水汤汤,南国赖此作纪纲。
竭尽心力事王事,为何不被君所赏?
鸟鱼
我非鹌鹑与老鹰,为何被迫高飞翔?
我非鳣鲔水中鱼,为何潜逃深水藏?
结语
山上长有蕨与薇,湿地杞桋亦成行。
君子作此哀伤歌,倾诉心中无限伤!
背景与情感
此诗出自《诗经·小雅》,为乱世中官吏自述忧苦之作。全诗以四季更替为序,通过自然景象的变迁(夏暑、秋枯、冬寒),对比自身“独罹其害”的遭遇,控诉世道不公、朝政腐败,抒发对离乱的悲痛与对命运的无奈。诗中“匪鹑匪鸢”“匪鳣匪鲔”以鸟鱼不得其所,隐喻人在困境中无处可逃的挣扎,末句“维以告哀”直抒胸臆,将乱世之悲推向高潮。
在《诗经·小雅·谷风之什》的悠悠诗韵中,《四月》宛如一阕低回婉转的悲歌,以细腻笔触勾勒四季更迭的自然图景,借景抒情,倾诉着诗人心底无尽的哀怨与深深的无奈,带我们走进那个充满忧患与沧桑的时代。
诗的开篇,便将我们引入炎炎夏日:“四月维夏,六月徂暑。”诗人从夏历四月写起,此时,初夏的阳光已逐渐热烈,万物在蓬勃生长中散发着旺盛的生命力。而到了六月,酷热的暑气即将过去,空气中似乎有了一丝即将入秋的微妙气息。这本该是岁月静好、安然度日的时节,可诗人笔锋陡然一转,发出痛心疾首的质问:“先祖匪人,胡宁忍予?”先祖难道不是自己的亲人吗,为何如此忍心看着自己遭受苦难?这声质问,饱含着对命运的不甘与愤懑,如同一把锐利的匕首,划开生活的表象,直击内心深处的伤痛,那是在困境中对往昔庇佑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当下孤苦无依的强烈控诉,让我们清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