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夜读诗经之一八二《庭燎》(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4. 鸾声:鸾,通“銮”,车马所挂铃铛;将将(qiāng qiāng):拟声词,铃声清脆。

5. 未艾(ài):未止,未尽。艾,止。

6. 晣晣(zhé zhé):明亮貌。

7. 哕哕(huì huì):拟声词,铃声徐缓。

8. 乡(xiàng)晨:近晨,天将亮。乡,通“向”。

9. 有辉:即“辉辉”,火光闪烁(一说指火炬将熄时的余辉)。

10. 旗(qí):同“旗”,指君子车上的旌旗。

解析:

全诗以问答句式推进,通过“夜未央—夜未艾—夜乡晨”的时间递进,及“庭燎之光—晣晣—有辉”的火光变化,细腻刻画了宫廷夜晚迎候宾客的场景。“鸾声将将—哕哕”“言观其旗”则从听觉、视觉角度渲染礼仪的庄重,暗示来访者身份尊贵(或谓天子接见诸侯,或谓诸侯待朝)。诗中“庭燎”既是写实的照明工具,亦象征礼制的庄严与政治秩序的运行。

《诗经·小雅·庭燎》作为一首描绘宫廷早朝景象的诗作,字里行间都渗透着那个时代宫廷生活的庄重与严谨,通过对早朝场景细致入微的刻画,生动地展现出君王勤于政事的精神风貌,为我们揭开了一幅古代宫廷政治生活的生动画卷。

第一联:夜幕下的朝会序曲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 诗歌开篇,便以问答的独特形式,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将我们带入一个深沉的夜色之中。“夜如何其?” 这一声询问,宛如在寂静的夜空中轻轻敲响的钟声,打破了夜的宁静。紧接着 “夜未央” 的回答,明确告知我们此时夜色还未尽,黎明尚未来临。在这深沉的夜色里,“庭燎之光” 格外引人注目。庭燎,作为古代宫廷中在夜间燃起的火炬,它的光芒穿透黑暗,不仅照亮了宫廷的庭院,更象征着秩序与光明的存在。这跳跃的火光,在夜的背景下显得尤为明亮,与黑暗的夜色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光明的力量以及它所代表的秩序即将打破黑夜的束缚,开启新一天的朝政。

而此时,“君子至止,鸾声将将”,君子,这里指代诸侯大臣们,他们伴随着清脆悦耳的鸾铃声缓缓到来。鸾铃的 “将将” 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脆,这声音不仅是大臣们到来的信号,更暗示着朝会即将拉开帷幕。这联诗通过对时间、场景和声音的描写,巧妙地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从侧面展现出君王对朝政的重视。即便夜色正浓,君王便已开始准备朝会,这种勤勉的态度,体现出其勤政爱民的高尚精神,也为全诗定下了庄重的基调。

在艺术手法上,问答形式的运用,就像一场与读者的对话,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互动性,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参与到这场早朝的筹备之中。同时,这种一问一答的节奏,也为诗歌增添了独特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庭燎光芒与夜色的对比,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让读者在欣赏诗句的同时,能深入体会到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第二联:夜色渐深中的有序汇聚

“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君子至止,鸾声哕哕。” 随着诗歌的推进,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夜色依旧深沉,但距离黎明又近了一步,“夜未艾” 表明夜还未到尽头。此时,庭燎的光芒相较于之前更加明亮,“晣晣” 一词,生动地描绘出庭燎那耀眼的光辉,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仿佛能让读者看到那熊熊燃烧的火炬,火焰跳跃,将周围的一切都照得通亮。

在这更加明亮的光芒中,君子们陆续到来,“鸾声哕哕”,此时的鸾铃声比之前更加清晰。从 “将将” 到 “哕哕”,这细微的变化,不仅表现出大臣们从远处逐渐走近宫廷,更营造出一种渐进的动态感。我们仿佛能看到,在庭燎的光芒映照下,一位位大臣身着朝服,仪态端庄,伴着清脆的鸾铃声,有序地步入宫廷。这联诗通过对时间的推进、庭燎光芒变化以及鸾铃声的细致描写,生动地展现出朝会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