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夜读诗经之一八零《吉日》(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箭射中小母猪,再发击毙大野牛。
猎物用来宴宾客,共饮甜酒喜洋洋。
注释
字词解析
1. 伯: 通“祃”,祭祀马神。
2. 孔阜: 孔,甚;阜,肥壮。形容马匹强健。
3. 麀(yōu)鹿麌(yǔ)麌: 母鹿群聚貌。麀,母鹿;麌麌,众多。
4. 漆沮(jū): 古水名,今陕西境内。
5. 儦儦(biāo)俟俟(sì): 儦儦,疾走貌;俟俟,静立貌。形容兽群动静形态。
6. 豝(bā): 母猪。
7. 兕(sì): 古代犀牛一类的猛兽。
《诗经·小雅·吉日》宛如一部宏大的史诗,以其生动且细腻的笔触,全方位地展现了周宣王时期一场气势恢宏的田猎活动。它不单单是对一次狩猎场景的简单记录,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周王朝在周宣王统治下的繁荣昌盛,彰显出天子的无上威严,寄托着人们对国家安定、和平的殷切期盼。这首诗穿越千年的时光,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引领我们走进那个充满豪情壮志的时代。
创作背景:盛世华章中的田猎盛景
这首诗诞生于周宣王时期,彼时,周宣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使得周王朝在历经动荡后逐渐走向中兴。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军事力量日益强大,社会秩序井然。在这样的盛世背景下,田猎活动不再仅仅是简单的狩猎娱乐,更成为展示国家实力、彰显天子权威的重要场合。《毛诗序》中提到“《吉日》,美宣王田也” ,周宣王在西都镐京举行的这场田猎,吸引了众多目光。诗人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将这一盛大活动记录下来,既歌颂了周宣王的功绩,也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繁荣的赞美之情,让后世之人得以通过这些文字,领略到那个时代的雄浑气魄。
诗歌结构与叙事手法:如临其境的田猎之旅
全诗共四章,每章六句,结构严谨精巧,依照田猎活动的实际进程徐徐展开,层次清晰,有条不紊。开篇“吉日维戊,既伯既祷”,点明在戊日这一良辰吉日,天子祭祀马祖,祈求田猎顺利,为整个活动奠定了庄重肃穆的基调。紧接着,诗人描述了准备车马的场景,“田车既好,四牡孔阜”,展现出田猎所用车辆的精良与马匹的雄健,让人感受到一场盛大活动即将拉开帷幕的紧张与期待。随后,诗歌依次描绘了选择庚午吉日再次整治马匹、驱赶兽群以及激烈的射猎过程。这种层层递进的叙事手法,使诗歌充满了动态感和画面感,读者仿佛能亲眼目睹天子率领众人浩浩荡荡奔赴猎场,追逐野兽、弯弓射箭的精彩场景,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田猎活动的紧张与刺激。
语言与艺术特色:诗意与画面的精妙融合
在用词上,《吉日》尽显精炼之美,大量运用叠词和形容词,为诗歌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和丰富的表现力。“儦儦俟俟”,短短四字,便将野兽奔跑时的敏捷与缓行时的从容生动地展现出来,仿佛能看到群兽在猎场上逃窜的身影;“麀鹿麌麌”描绘出众多母鹿聚集的场景,让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孔阜”一词形容马匹高大健壮,简单二字,却将马匹的雄姿刻画得淋漓尽致。
铺陈手法在诗中运用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对车马、服饰、旌旗等的细致铺陈,全方位地展现了狩猎场面的宏大与壮观,以及周王朝的强大国力。“田车既好,四牡孔阜”,通过对田猎车辆和马匹的描写,突出了其威武与精良,彰显出周王朝雄厚的物质基础。这种铺陈手法,如同工笔画般细腻,将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使诗歌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
同时,诗歌巧妙地运用了对比与象征手法。将野兽的逃窜与天子的威严进行对比,更凸显出天子的尊贵地位。田猎活动中,天子指挥若定,而野兽则在其威慑下四处奔逃,这种对比鲜明地展现出天子的权威。此外,田猎活动象征着周王朝强大的军事力量,暗示着周王朝的威严和不可侵犯,使诗歌的内涵更加深刻,引发读者对周王朝辉煌历史的无限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