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七少年结义金兰(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当夜幕降临,大家准备在一处山洞休息时,大家赶了一天的路,都累得东倒西歪,毛承杰作为他们的老大,要承担起监护的责任,主动承担起生火烧水,收集柴草的任务。
还好这个时代的大山里不缺木柴和溪流,不一会儿就抱着一大捆干柴回来,熟练地生起火堆,温暖的火光映照着每个人疲惫的脸庞。
大家烤着火,喝着热水,吃着干粮,不一会儿又开始叽叽喳喳的打闹。
突然,诸葛宇说:“这次我们七星聚义,虽然不是去夺取生辰纲,但是共同帮兄弟寻母也是一件壮举,我提议我们干脆结拜吧!大家志同道合,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其他人也纷纷叫喊着要结拜!最后大家的目光都望向毛承杰。
毛承杰作为后世人,对于结拜这种事情不是特别理解,为啥志同道合就要结拜呢
转念一想也就明白了:古代皇权不下乡,乡村都是以宗族为纽带进行统治,故而人们的宗族观念特别重,再加上古代人们积极宣传“八拜之交”的理念,结拜为异姓兄弟是拉进关系的必要手段。
(八拜之交分别是管鲍之交、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舍命之交、胶漆之交、鸡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
除此这八个典型结拜之外,最有名的就要数演义故事里的桃园三结义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真正诠释了结义兄弟的情谊。
当然,也有不拿结义情谊当做一回儿事的,那就是《隋唐演义》中的瓦岗寨结义,最后一众结义兄弟互相残杀,最让人心寒的也许就是江北总瓢把子单雄信——单二哥了。
后世流传一句谚语: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炷香。
后世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族感念的淡化,结拜这种事越来越少。
毛承杰见他们都这么热情,不认破坏他们的兴致,再说他们这次出来都是为了帮自己寻找母亲,也对他们非常感激,于是就点头同意了。
诸葛宇见毛承杰也同意了,就开始张罗结拜的仪式。
荒郊野外,当然没有香案,没有关系,月光之下,撮土为香义结金兰。
大家互相报了生辰八字,毛承杰(王杰)最为年长,被尊为大哥,依次是王文斌、诸葛宇、董辉、杜小松、罗小虎和牛晃。
𝐼 ℬ 𝚀 ⓖ. v 𝐼 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