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参加殿试竟然还要动手打架?(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让李善长始料未及,更没想到胡惟庸后来再度崛起。
李善长始终不明白胡惟庸的真实意图。
他既非急于攀爬权力巅峰之人,也非无足轻重之辈。
胡惟庸虽官职不高,却常入宫如归家,而他家退婚的侄女现为东宫正妃。
这种复杂的关系网,不是简单的权臣或外戚所能解释。
可以说,外戚本身并非威胁,但如果外戚本就是权力中心的一部分,则尤为棘手。
尤其像胡惟庸这样,虽曾为外戚,却始终与皇帝关系亲密。
与这种人争锋,犹如与亲戚争论,毫无胜算。
因此,除非迫不得已,李善长都会尽量避开胡惟庸。
两家已因朱重八的意愿彻底翻脸,那就索性彻底撕破脸好了。
然而,也无需无端树敌。
转念一想,李善长虽已是不能再升的丞相,但胡惟庸若要害他,恐怕连全尸都保不住。
毕竟,他自己做过的事儿,没人比他更清楚,一旦被揪出几件,便是抄家灭族的大祸。
胡惟庸若想动手,李善长不认为他会留情。
只是今日之事,他反复权衡,最终还是决定站出来。
胡惟庸提出的建议实在过于荒诞:抡才大典以武斗定胜负,而非凭才学。
这岂非对朝廷制度的侮辱?身为左丞相,李善长有责任维护朝廷尊严和法度。
抡才大典怎能让胡惟庸如此胡作非为!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若有才智相当的学子,不如再仔细考量。
”
“抡才大典怎能如此儿戏?”
李善长强压怒火,终究没直接要求朱元璋惩处胡惟庸。
他知道说了也无济于事。
果然,朱元璋听完后点头,却并未立即应允,反而转向胡惟庸问道:
“惟庸,为何要他们比武?”
“朕不信你是个胡来之人!”
众人皆惊。
莫非真要听胡惟庸解释?若是合理,难道学子们真要动手?
对朱元璋而言,士子的脸面、抡才大典的规矩都不重要,他是开国皇帝,一切由他说了算。
规矩之类的东西,他根本没放在心上。
只要胡大老爷的理由说得通,打一架又有什么关系?
胡大老爷点头,仿佛刚才李善长的弹劾完全没有影响到他,坦然说道:
“陛下,我之前提出这个建议是有原因的。
”
“首先,陛下英明,科举的规矩早已由您制定,殿试作为最后一环,不该更改。
”
“即便要改,也不是这一回的事儿了,否则我大明的威严何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