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方稷点点头,指着图纸上的标记:"首先是花期调控。我们用了特殊的光照处理,让小麦和偃麦草同时开花..."他的讲解深入浅出,郑国栋不时补充技术细节。

郑怀山听得入神,突然拍腿大笑:"妙啊!用秋水仙素处理杂种,这法子比我当年强多了!"

"菜来喽!"铁柱洪亮的声音打断了讨论。他端着一大盘金黄油亮的红烧鱼,鱼身上撒着翠绿的葱花,汤汁还在滋滋作响。

周部长夹了块鱼肉,细细品味后竖起大拇指:"好!这手艺,开个饭馆都够格!"

众人大笑。郑国栋举起茶杯:"来,为我们团队的每一位干杯!特别是铁柱,从田间到厨房,样样拿手!"

铁柱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黝黑的脸上泛起红晕。晚风轻拂,小院里洋溢着欢声笑语。这一刻,没有实验数据,没有学术争论,只有一群为中国农业奋斗的人们,享受着来之不易的轻松时光。

星光渐渐明亮,郑怀山摸出旱烟袋,满足地吐着烟圈:"小方啊,看到你们这些年轻人,我是真放心了..."

部里特批建立原种场,由方稷的团队直接负责原种生产。

原种场选址在海南岛内陆的一片隔离区,四周是茂密的橡胶林,进出都要经过三道检查。

铁柱带着保卫科的小伙子们,把整个原种场围得像铁桶一般。这里的安保都是"三班倒"的巡逻制度,连只麻雀飞过都要登记。

"这哪是种麦子,简直是守金库啊!"新来的技术员小声嘀咕。

春天来临的时候,第一批"丹江1号"种子发往了黄淮海平原。方稷带着团队北上,亲自指导播种。

农技站的院子里堆满了印着"丹江1号"字样的麻袋,乡亲们三三两两地围在周围,却没人上前领取。

"老李叔,您试试这个新品种?"铁柱热情地拉住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农,"抗病性强,至少增产两成!"

老李搓了搓粗糙的手掌,笑得有些勉强:"铁柱啊,不是叔儿不信你...俺家那十亩地,去年收成还行..."他瞥了眼麻袋,"这新玩意儿,要不让年轻人先试试?"

旁边几个老把式也跟着点头:"是啊是啊,咱那老品种虽然产量低点,可稳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