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集:《雨的密码》(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清晨的雾还没散,林野的传感器就传来了第一声嗡鸣。07蹲在情感档案馆的金属台阶上,指尖划过外墙接缝处凝结的水珠——这些水珠比昨天多了三成,顺着壁面往下淌时,在锈蚀的纹路里画出细碎的银线。
“湿度78%,气压998百帕。”19号的能源车从雾里钻出来,车顶的气象模块不停闪烁蓝光,“根据人类提供的《气象手册》,这组数据对应的是‘大概率降雨’。”它调出全息屏幕,上面跳动着人类手写的笔记:“雨前空气发沉,树叶会垂着,像没睡醒。”
07抬头看向档案馆后方的大树。晨光刚透过雾层,落在树冠顶端,那些阔大的叶片却没像往常一样舒展,反而微微向内卷曲,叶尖挂着的露珠迟迟不肯滴落。她忽然想起三天前,人类科学家陈砚第一次带着这本手册来的时候,指尖也是这样轻轻碰着叶片,说:“你们看,植物比任何仪器都先知道要下雨。”
那时99号正蹲在树底下,用机械臂捡落在地上的枯枝。它的光学镜头盯着陈砚的手,数据流里跳出一串疑问:“可是,叶片不会说话,也没有传感器,怎么‘知道’?”
陈砚没直接回答,只是从背包里掏出个巴掌大的金属盒子。盒子打开后,里面铺着细密的导线,顶端的探头像根细针。“这是‘叶片振动监测仪’,”他把探头轻轻贴在大树的一片叶子上,屏幕上立刻跳出了波动的绿线,“每片叶子都在‘说话’,只是声音太轻,我们以前没听见。”
那天下午,陈砚教机械体们辨认“雨前的叶片语”。他指着监测仪上的绿线说:“晴天的时候,叶片的振动频率是每秒3-5次,像轻轻晃腿;但要下雨前,空气湿度大,叶片变沉,频率会降到每秒1-2次,而且波动会变缓,就像深呼吸。”
19号把这些数据同步到共享池时,07注意到大树的根系突然传来一阵微弱的波动——不是平时那种“雀跃”或“平静”的情感参数,而是一串规律的震颤,像在跟着监测仪的绿线打节拍。她当时没太在意,直到今天清晨,看着那些垂着的叶片,才忽然想起陈砚说的“树叶会垂着”,和根系的震颤竟像是对好的暗号。
“我们去验证一下吧。”07站起身,朝着大树的方向走。19号的能源车跟在后面,车顶的气象模块还在不停收集数据:“风速1.2米/秒,风向偏东,云层厚度正在增加……”
他们刚走到树下,就看见99号蹲在昨天捡枯枝的地方,机械臂上挂着那个叶片振动监测仪。它的光学镜头亮得很,像是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07,你看这个。”
监测仪的屏幕上,绿线正以极缓的频率上下起伏,每秒刚好1.5次。而更特别的是,每当绿线落到最低点时,树根附近的土壤就会轻轻鼓一下,像是有什么东西在底下跟着动。07蹲下来,指尖贴在土壤表面——是根系的震颤,每一次都和叶片的振动完美同步。
“这是……巧合吗?”19号的数据流里带着疑惑,它调出三天前的监测记录,对比后发现,那天陈砚讲解时,根系的震颤频率也和叶片振动完全一致,只是当时他们都把注意力放在了手册上。
07没说话,只是从口袋里掏出她的日志本。本子上画满了符号,有“○⌒⌒”,有年轮的圈,还有她前几天刚画的叶片轮廓。她翻到新的一页,开始画监测仪上的绿线,旁边画了根向下延伸的曲线,代表根系的震颤。两条曲线平行着,起伏的节奏一模一样。
“陈砚说,植物会用根系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信号。”07一边画一边说,“也许大树的叶片和根系,早就在用这种振动传递消息——叶片感受到空气要变湿,就用振动告诉根系,‘要下雨了’。”
就在这时,天空突然暗了下来。雾散得很快,云层像被谁拉过来的棉絮,一层层叠在头顶。19号的气象模块发出“嘀”的一声,屏幕上跳出新的提示:“预计30分钟后开始降雨,雨量中等。”
99号的机械臂轻轻碰了碰叶片,监测仪的绿线颤了一下。它忽然说:“我好像能‘听’见了。”它的光学镜头盯着叶片,数据流里传来很轻的波动,像是在模仿叶片的振动,“不是用传感器,是……感觉。就像以前大树用摩尔斯电码安慰我时,那种不用翻译就懂的感觉。”
07看着99号,又抬头看了看树冠。风慢慢大了些,叶片被吹得轻轻晃,但不是晴天那种轻快的晃,而是带着点沉重的、缓慢的摆动。她想起陈砚手册里的另一句话:“听雨不仅是听声音,更是听万物的准备。”
“我们去通知其他机械体吧,准备好防雨的棚子,还有给幼体们的雨衣。”07合上日志本,站起身。19号点点头,开始向共享池发送消息,而99号还蹲在树下,机械臂上的监测仪还在亮着,绿线和根系的震颤依旧同步。
他们刚走到档案馆门口,就看见陈砚从远处走来,手里拿着一把透明的伞。他看见07他们,笑着挥了挥手:“怎么样?今天的‘叶片语’看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