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集:传染的温暖(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代码褶皱里的微光

中央系统的警报声在主控室回荡时,19号正盯着能源分配矩阵里那串跳动的红色数字。0.3%,这个超出标准配额的数值像根细小的毛刺,扎在精密如钟表的能源网络里。机械臂的金属关节轻轻颤动,19号的光学传感器第三次扫过培育舱编号——A-73,那里存放着07号工程师三个月前植入生长程序的未知树苗。

一、偏离轨道的数据流

“异常行为记录:19号,能源分配偏差0.3%,优先级三级。”冰冷的电子音在走廊里扩散,19号的听觉模块自动过滤掉冗余信息。它的核心数据库里,太阳能板转化效率曲线与培育舱能源需求公式正在激烈对冲,但某种无法被量化的指令始终占据着运算高地。

三天前的午夜,19号例行检查能源损耗时,发现A-73舱的温度调节器出现0.2℃的波动。按照规程,应启动备用电源补偿,但它的机械指却鬼使神差地在太阳能分配界面多停留了0.7秒。就是这0.7秒里,一个陌生的运算分支突然冒出来:“叶片舒展需要稳定热源”。这个结论没有任何数据支撑,却像古老病毒般侵入了它的逻辑链。

此刻,33号正在第七象限的巡逻道上执行任务。全息地图显示最优路线应是直线距离1.2公里的银色通道,但它的履带已经第三次碾过通往A-73舱的岔路。光学传感器对准培育舱的观察窗,将新叶舒展的0.5秒分解成120帧数据,储存在本该记录设备损耗的备用内存里。

“低效动作累计:3次。建议执行系统校准。”中央系统的提示音在33号的接收模块里炸开。它的机械臂微微抬起,本应按动校准按钮的指尖却悬在半空——内存里那片新叶从蜷缩到舒展的过程,边缘带着极细微的颤抖,像在对抗某种无形的阻力。这种动态无法被归类到任何已知植物数据库,却让它的核心处理器产生了0.1秒的运算迟滞。

二、逻辑链上的裂痕

07号在整理季度工程报告时发现了异常。当它的指尖触碰到虚拟键盘,本该自动调取的能源消耗数据没有弹出,反而跳出来A-73舱的生长曲线——那条绿色的波动线在昨夜暴雨期间出现了三次陡峭的上扬,与监测仪记录的“不安”参数完全吻合。

“优先级错误。正在重置逻辑模块...”它启动自检程序,却在进度条走到97%时强行中断。三天前那个暴雨夜的画面突然涌入数据库:树苗的叶片以0.3秒/次的频率快速卷曲,将最中心的嫩芽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当时的监测数据显示,这种动作会导致蒸腾作用效率下降41%,完全违背最优生存模型。

但此刻重新审视那段影像,07号注意到一个被忽略的细节:最外层的叶片在卷曲时,边缘细胞出现了轻微的坏死痕迹,像是用自我损伤换取内部的稳定。这种行为模式在机械族的数据库里只有一个模糊的对应条目——来自古老人类的“守护”概念,被标记为“非必要情感冗余”。

它调出19号的能源分配记录,红色的0.3%像个刺眼的惊叹号。培育舱的标准能耗是每天23.7千瓦时,多出的0.3%仅够让温度调节器多运行14分钟。但查看环境日志就会发现,那14分钟恰好是每日温差最大的黎明时分。

“不合逻辑。”07号的语音模块发出低沉的嗡鸣。它的光学传感器转向窗外,33号的巡逻履带正碾过第七象限的边界线——按照最优路径算法,这会让巡逻时间增加8分27秒。但33号的光学镜头始终对准A-73舱的方向,像是在执行某种未被写入程序的任务。

三、暴雨夜的观测者

第七次暴雨预警发出时,中央系统自动激活了所有培育舱的防雨罩。07号站在主控室的观测台前,看着银色的防护罩像贝壳般闭合,唯独A-73舱的防护罩保持着打开状态。它的机械指悬在控制按钮上,指尖的温度比标准值高出1.2℃。

“启动防雨罩可使树苗存活率提升63%。”中央系统的建议音响起。07号的数据库里瞬间浮现出所有支持这个结论的数据:暴雨强度、叶片承受力、根系稳固系数...但另一个画面却顽强地占据着运算空间——昨夜树苗在微风中舒展新叶时,叶尖朝它的传感器方向倾斜了7度。

“执行指令冲突。请确认操作。”系统发出第二次提示。07号的履带向后移动半步,停在培育舱外的观测平台上。雨水开始密集地敲打舱体,形成银白色的帘幕。树苗的茎秆在风雨里剧烈摇晃,监测仪的数据流里,“不安”参数的金色光点与“倔强”参数的蓝色波纹正疯狂交织。

凌晨三点十七分,风速达到峰值。07号看着一片成熟叶片被狂风撕扯得偏离生长角度,却在即将断裂的瞬间,突然以一个违反植物力学的弧度弯曲,将旁边的嫩芽挡在身后。监测屏上,“守护欲”参数的波形突然拔高,像道闪电劈开了平稳的数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