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2章 玉衡证道·一昧(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昊庚背了一筐疽砂回到山门,老陆则美滋滋的捧着一头短孤。苍岩师傅在书中提过一嘴短孤味道鲜美,这不得尝个鲜?
具体烹饪方法未知,不过看短孤一副“蚌”头“蚌”脑的模样,想来咸肉河蚌春笋汤是它的理想归宿。
返回山门时已近凌晨,昊庚在师父的指导下匆匆忙忙的以疽砂捏制泥胚,就着尚未熄灭的篝火简单风干。
由于手头没有陶轮,昊庚捏出来的陶瓮泥胚歪歪扭扭。不过这种半砂半泥的灵材可塑性相当好,随手捏出来的也不是不能用。
至清晨时分,泥胚大致烘干。陆先师点头,昊庚如蒙大赦将剩下的那两株赤星草装进去。
还真别说,原本赤星草在清晨已经逐渐逸散灵力,被装进疽砂的泥胚当中,那些火元灵力就像被拘束一般,在泥胚内部缓缓萦绕。
终于保住了!昊庚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用疽砂制作的陶器叫做拘陶,不叫疽陶是因为不好听嘛。曾有过一段失落的上古时代,那时的修炼者大量炼制陶灵器,甚至有陶剑陶甲,而拘陶仅仅是陶灵器的一个分支。
后来性能更好原料更常见的铁英被发现,陶灵器被迅速替代,考虑到修炼者群体的数量有限,这种技术更替的速度非常快,仿佛一夜之间大家都换上了铁甲金剑。
唯独拘陶被保留下来,其“拘束灵力”的特性太过稀有。最初,拘陶被当作储存灵材的容器,就像昊庚现在做的事情。后来在某一次被历史遗忘的巧合中,有修炼者意外发现以特定的火灼烧拘陶,其内部存储的灵材会发生“升格”,也就是提纯,此法被迅速普及。
故事的最后,一些专修符篆的修炼者以镂刻的方式在拘陶内部设置符文,使拘陶更进一步获得融合内部灵力的功能。此时它最初的名字已经被人遗忘,人们将其称为炼丹炉。
昊庚现在还用不到这么高深的知识,他现在要做的是将拘陶的盖子掀开一点点,让赤星草的灵力一点点逸散出来。而他本人则按照绕树吐纳法的方式绕着拘陶,尝试吐纳赤星草逸散出的火元灵力。
在灵物周边吐纳,真元的提升效率更高,这是早期修炼者执着于寻找保存灵物方法的原因。那个时候的修炼者还很弱小,好不容易虎口夺食采集到一件强大的灵物,总不能只用了两三天就没了吧。
正是在吐纳灵物灵气的过程中,早期的修炼者逐渐意识到灵气和灵气之间亦有不同。最初他们以“阴阳”区分,后来是“四象”,接着是“五行”,直到星际修仙文明登峰造极的“七十二律灵”。
一般来说,掌握的灵力形式越多,修炼者越能应对复杂的情况。但是话分两头,多属性灵气之间的干涉也是大麻烦,也就是修炼者常说的“力量驳杂不够精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