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生长特性,生长环境以及最佳采摘季节(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黄芪(主要指药用的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和膜荚黄芪A. membranaceus)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生长特性、环境需求与采摘时机直接影响药用品质。以下从生长特性、适宜环境及最佳采摘季节三方面详细说明:
一、生长特性
黄芪的生长特性围绕“以根为核心”的发育规律,可分为生命周期特性和器官生长特点:
1. 生命周期与生长阶段
黄芪为多年生草本,自然生长周期通常为3-5年(人工栽培多控制在3年),不同阶段表现出显着差异:
- 幼苗期(第1年):
种子萌发后(需15-20天),先长胚根,后抽茎生叶,但根系发育缓慢,主根长仅10-15厘米,直径0.3-0.5厘米,地上部分矮小(株高10-20厘米),以营养生长为主,几乎不开花。此阶段抗性弱,怕强光、涝渍,需遮阴保湿。
- 营养生长期(第2-3年):
根系快速膨大,主根年增长量可达15-20厘米,直径增至1-2厘米,侧根少(优质黄芪需控制侧根,保证主根粗壮);地上部分株高可达40-8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叶片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3-27片,披针形),光合作用增强,为根系积累养分。第2年可少量开花,但结实率低。
- 生殖生长期(第3年及以上):
4-5月现蕾,6-7月开花(总状花序腋生,花淡黄色),7-8月结果(荚果膜质,椭圆形,含种子5-6粒)。此阶段根系生长速度放缓,但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多糖等)积累达到高峰;若生长超过5年,根系会逐渐木质化,纤维增多,药用价值下降。
2. 核心器官生长特点
- 根:药用部位为干燥根,主根圆柱形,表面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质地硬而韧,断面纤维性强(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习称“金井玉栏”)。生长中喜向地下垂直延伸,深度可达1-2米(野生者更深),依赖发达的主根吸收深层水分和养分,侧根少则品质更优。
- 茎与叶:茎直立,具棱,被白色柔毛;叶片薄纸质,耐旱性强,缺水时会卷曲减少蒸腾,但长期干旱会抑制根系发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