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动风生虫始振(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辰时正,男孩蜷缩在竹床,突然出现肢厥冷汗、呕吐蛔虫,腹部绞痛时作时止,舌红苔黄腻,脉乍大乍小。岐黄辨证为蛔厥重症,以乌梅丸加减:乌梅30g、细辛3g、黄连6g、附子6g(先煎)、川椒6g,“重用乌梅酸收,附子、川椒温脏,黄连清肠热,此乃‘寒热并用,虫得安则痛止’之法。”

他以拇指按压患儿“四缝穴”,挤出淡黄色黏液,“四缝穴为治虫积要穴,配合艾灸神阙穴,温脏驱虫。”半炷香工夫,患儿排出蛔虫十余条,腹痛渐缓。岐黄改以健脾丸调理,“虫去后需健脾化湿,防复发。”

二、绣娘痉厥:绣绷上的风虫交作

巳时三刻,林姑娘手持绣绷踉跄入院,绣针掉落脚边,见其双目上翻、手足抽搐,伴头痛眩晕、舌红苔黄,脉弦数。其绣绷上的凤凰尾羽呈扭曲状,恰似肝风扰动之象。

岐黄辨证为肝阳化风,以镇肝熄风汤合化虫丸加减:怀牛膝18g、代赭石30g(先煎)、龙骨20g(先煎)、槟榔12g、苦楝皮9g,“镇肝熄风汤平肝潜阳,化虫丸苦寒驱虫,此乃‘风虫同治’之法。”

他以三棱针点刺“十二井穴”,放出紫血,配合电针刺激风池、太冲,“泻热熄风,开窍止痉。”五日后,林姑娘痉厥止,改以天麻钩藤饮合参苓白术散,“平肝与健脾并重,杜风虫再生。”

三、孕妇虫积:胎前风动的棘手之治

未时初,李秀才第十七次扶妻入院。妇人妊娠五月,脐周腹痛时作,面色萎黄,指甲苍白,舌淡苔白有齿痕,脉细弱。“内子素患蛔虫,孕后不敢服药,”李秀才焦虑万分,“近日常觉胎动不安……”

岐黄辨证为脾虚虫积,以布袋丸加减:使君子12g、苦楝皮6g(酒炒)、白术15g、茯苓18g,“使君子、苦楝皮轻量驱虫,白术、茯苓健脾安胎,酒炒苦楝皮减其苦寒之性,此乃‘驱虫不伤胎’之法。”

妇人服药后,排出蛔虫数条,腹痛减轻。岐黄嘱其每日食南瓜子仁50g,“南瓜子甘平驱虫,最适合胎前虫积。”

第三章 风虫论治·平肝驱虫的平衡之道

一、核心治则:平肝熄风,驱虫消积,顾护脾胃

申时正,岐黄在医案中写下“治惊蛰三法:镇、驱、补”六字,案头摆着三组药对:天麻配钩藤,平肝熄风;槟榔配苦楝皮,驱虫消积;白术配茯苓,健脾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