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地道的古城美食,比豆汁强(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带何雨弦同志和屠灵去四九城。”
“带何雨弦同志和屠灵去四九城。”
……
这句话,今天黄延冬已经念了不下三万遍。
一切还要从早上那碗豆沫说起。
这可是豆沫啊,黄延冬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
哦,对了,刚过完年。
但他已经有四五年没有吃过这么正宗的豆沫了。
但是今天,刚加入组织,何专员就带他来吃豆沫了。
天刚蒙蒙亮,邯郸老城的寒气还贴在青砖墙上。
黄延冬裹紧了旧棉袄,跟着何专家两人,顺着窄巷里飘来的一股勾魂儿的香气寻去,钻进一家支着油布棚子的国营小吃部。
“同志,来三碗豆沫!”何雨弦学着当地人的口音招呼道。
师傅抬眼应了声,舀起一勺浓稠滚烫的糊糊,利落地倒进粗瓷大碗里。
土黄色的豆沫,糊厚料足,懒懒咕嘟着小泡。
炸黄豆、煮花生沉浮其间,粉条头和青菜碎裹着油亮亮的酱汁儿。
凑近了闻,那味儿霸道的很咧!
一股极其浓烈、焦香四溢的熟芝麻酱味儿直冲脑门儿,小米谷物的厚实气儿混着五香料的辛香紧跟着顶上来。
何雨弦怎么说也是出自厨艺世家,光闻了闻便给予了一个十分中肯的评价。
比豆汁强!
一口吸溜下去,咸、糊、烫、鲜,粘糯糯滑进嗓子眼,嚼到花生仁儿才觉出点脆生劲儿。
这还不算完!
旁边刚捞出的鸡蛋布袋金黄溜鼓,梭子似的两头尖。
刚咬开焦脆的炸面皮儿,“嗤”一声窜出滚烫的鸡蛋香!
焦壳里兜着软嫩嫩一汪蛋羹,活像塞了整个溏心儿。
酥得掉渣的脆皮儿非得蘸着豆沫糊糊吃才够味!
一口浸透豆沫香汁儿的鸡蛋布袋下肚,外酥里嫩裹着酱汁浓滑。
再灌一勺热糊糊溜缝,粗粝的暖乎气儿就从胃里直冲到脑门。
赶早的寒气?
早被这股子油香炭火气轰散了!
“吃美了?”
“美了美了,太美了!”
能不美吗,光鸡蛋布袋黄延冬就炫了三个!
他什么时候这么豪横过,怕是连做梦都不敢这么想。
何雨弦特意打听着找到的这家专供机关单位人员的国营饭店,做的是最正宗的豆沫。
正儿八经小米熬的豆沫,不是那种用棒子面糊弄人的假玩意。
灰糊糊配黄金梭,喝的是千年地气儿,嚼的是烟火人间。
自然,价格也稍微有一点点小贵,整整花了他五毛八。
这个价格,足以让绝大多数人望而却步。
当然,之所以这么贵主要还是因为何雨弦他们不是本地人的缘故。
倒不是说是饭店的工作人员看人下碟。
而且本地人过来吃都会自带一个鸡蛋,这样能少花五分钱。
何雨弦他们既没鸡蛋,也没油票,这才额外多花了三毛五。
总之,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不愧是传承千年的美食,内谁,你就学去吧。(豆汁:是谁在背后蛐蛐我?)
回到招待所后,何雨弦给黄延冬写了个条子——带何雨弦同志和屠灵去四九城。
“照着这个念,一直念,念到睡觉为止。”
果然,天下没有一顿早饭是白吃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