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走马上任(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杨植含糊其辞说:“快了,快了!”
“你是说你快要升官了,还是说快要再议礼了?”
杨植连忙岔开话题说:“其实内库、户部没钱是好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人都是这样,很多人到了最后,不是知道自己错了,只是知道自己要死了!”
也就是杨植给孙交画了一个推广寒带水稻比肩神农的大饼,才让孙交对杨植的容忍度这么高。
几日后丛兰在大同收的鞑官、小舅子郭雷、赵大张二等人都来到了北京。
鞑官的汉名叫孟青,自述丛兰收到杨植的信后,就让孟青去北京投奔杨植,还让孟根带来朱子手录的《论语》,说已经欣赏完了,自己要干干净净地走。
杨植一向不看重身外之物,立刻带着郭雷去武定侯府上认亲,顺便献上那本《论语》。武定侯、乔宇给这些来人开了调令,把他们的军籍都转到了团营。
八月底,杨植手持吏部调令,带着孟根、郭雷等十来名扈从,启程前往大同。
北京距大同约八百多里,从京城向西北三百五十里就是宣府城,再从宣府镇折向西也是三百五十里左右就是大同城。太行山脉最北边都是崇山峻岭,道路沿着山洪冲刷出来的河道迤逦延伸。
孟青当年跟随丛兰在宣大打转,对这一带地形非常熟悉,他一路介绍沿途关隘道口,杨植听得津津有味。
太行山区道路崎岖不平,两边是陡峻的断层山地,经常走一天都荒无人烟,只在低缓丘陵和河流冲积形成的洪积平原,土壤较肥沃,才有农业与城镇聚落。杨走植边走边看,想着这条路上发生的一些大事,感慨万千。
众人不紧不慢,晓行夜宿走了二十来天,出了太行山区渡过桑干河进入到大同地界,此时已经秋末,天上飘起零星雪花。
大同在山西的最北端,整体上是一个盆地,地形以低矮山地、丘陵为主,御河、十里河在大同造成了一些破碎的冲积扇平原。那名户部员外郎没有住在大同城里,因为户部的粮草仓库在大同城南御河边的一座镇上。
户部员外郎自然也是进士出身,他早就得到了通知,清点了仓库,整理好账簿等着杨植前来交接。见到杨植他第一句话就是:“吾万没想到在大同还能见到一名榜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