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庆历新政32(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其实我们在讲庆历新政的背景时,就说的很清楚,首先的一个原因就是,宋仁宗赵祯的态度。】
【宋仁宗赵祯是北宋历史上有名的仁君和明君,他看到了北宋的种种弊端,也对西夏和契丹等国家索要岁币的事情很恼火,所以他迫切的希望能够改变北宋的现状。】
【庆历新政的实施其实非常的仓促,这种仓促不止表现在政策制定的时间短,也表现在推行的时间之短。】
【从范仲淹上书中的“推恩信”这一条就能看得出来,范仲淹虽然也对北宋的情况很着急,但是他明白事缓则圆的道理,他本人对于改革的态度,其实并没有那么急迫。】
【而从赵祯快速提拔范仲淹和富弼等人的行为就能看得出来,在这场改革中,宋仁宗才是最着急的那一个。】
【甚至范仲淹的这十条建议,都是在宋仁宗赵祯的多番催促下才拿出来的,可以说范仲淹是被逼出来的。】
【庆历新政实施的情况到底如何,没有人比欧阳修等亲自动手的人更有发言权了。】
【欧阳修曾经为范仲淹作过碑铭,上面就写了北宋实行庆历新政的情况。】
【这便是《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在这里面我们先看到的是范仲淹的态度,他认为“天下久安则政必有弊者,三王所不能免。”】
【就是说,范仲淹认为,天下和平的时间久了,政策上必然会出现问题,就算是古代的圣贤来治理国家,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这与皇帝、臣子都没什么关系。】
【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些不合适的政策和出现的问题,就必然需要解决,但是解决问题应该“劘以岁月而人不之为,悠久之道也”。】
【范仲淹认为改革是有必要的,但是改革不能操之过急,必须要用长久的时间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从方方面面考虑周全,再循序渐进的慢慢施行,才是改革的正确方法。】
【别看范仲淹年轻的时候,看哪个政策不顺眼就要上书怒批,年龄渐长了,却更加稳重了。】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庆历新政关乎和整个宋朝,所以范仲淹不得不的更加谨慎。】
【他明白改革一定会触及某些人的利益,所以他需要慢慢的进行改革,以避免得到剧烈的反弹。】
【要使用一个大部分人的利益不受损并且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方法进行改革,还要不知不觉、潜移默化的将改革政策推行出去。】
【在范仲淹的想象中,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先把改革的方案拿出来大家讨论一下,集思广益,看看宋朝到底哪里有问题,谁的解决方案更好。】
【第二步,则是要先把这些改革的方案让所有的官员们都过过眼,包括了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只有大家都认可了改革的条陈,才能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