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病在上焦(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慢,且不是一般的慢。按照正常的流程来说。
首先,这赈灾钱粮需“三司”审议,再放“讲义司”先行审核。
然后,再交与“度支司”拨发各有司,各有司再行着员采买赈灾物资。
物资采办完毕后,封包押印,再送到转运司。
因为那会管漕运的转运司有“纲运簿记”制度。而且是“每纲配备”。
再由转运司点清了物资,见了各个部门的签章,这才能委派人员押运。
这些夯里琅珰的一通操作下来,这粮船才能出京。
不过,只是正常情况下。
那不正常的呢?
别的不说,就这最后一个环节,“漕运”而言。
朝廷设转运使总领漕务。主管官员多为六部侍郎兼任。
各路,又分设转运判官,具体督办漕粮收储。
漕运所经州县,设押纲官,专司漕船押运与途中稽查。
这赈灾粮虽是出京,其中,但凡哪个环节出了闪失,别说赈灾了,船能不能到都成问题。
咦?怎的还能出闪失?
太能了!里又多了去了。签押不照,扣!重量不符,扣!标注货物不符,扣!包装不符合标准,扣!即便是人看着不顺眼,也扣!
虽说只是个暂扣,也是让你不得一个清爽。而且,是照章办事,你也说不出来他的错处。
这关系好的倒是好说,关系不好的,经常作对的,或者是不同属一个党的,能给你个爽快那才是个圈套!
而且,漕司又分为“四司”,其中倒是一个两党争夺的焦点。基本上不是一个部门能说了算。任凭你跑断腿亦是于事无补。
逼急了便是赏下一句“事务繁多,上吊且也是容我先喘口气吧!”
但是,这种正常或不正常的情况且不止一个漕司,整个朝廷各部都这幅德行。
如此倒是没地方说理去。那就上书弹劾了他!
这话说的,大家都有嘴,都有直接向官家呈笺上报的权利,且不是你自己打小报告就能讨来便宜的。
说这中间没有人协调麽?
有,宰相便是。不过宋没有宰相一职,只有“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宰相之权。但是,又是个二府的制度。“左仆射”只能协调中书省下六部。
调兵赈灾?那是枢密院的事。而且枢密院只管发兵。具体统兵权?那的归三衙。
所以,这宰相之位的“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看似个位极人臣,其实的地位也是蛮尴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