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姑苏城下(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恨他们吧!怨了他们吧!至少能少些个失子、丧父的悲痛。让那守寡之人不至断肠。

人不畏死,然,所惧者,就是死了之后,便再无人记起。

然,记下了又能怎样?

却不过几十年,康王面南行在杭州。倒也能记得那东京汴梁的繁华。却没有几人记得,那金兵破城,是何等的惨烈。

不曾记得,这姑苏城外的医者,一缕缕的精魂,是否还依旧心下不甘,不肯归乡?非至亲,倒是没有几人记得他们。慢慢的被人遗忘了去。而天地,却是个无良,风霜雪雨间,便抹去这些人存在过的痕迹,

青史无有一字存世,亦无有那“荒丘”证于“北邙”。

然,记载下来又如何?功标青史又如何?

只成后世好事者,茶酒间,几句争强好胜之言。

究竟,在这五千年的长河之中有多少因战、因疫、因天灾,而尸骨无存者,倒是无人知晓。

而现下之人,只争那个朝代的辉煌、强大,那个王庭软弱可欺。是黑、是吹、是强辩、是戏说,且是各说自话。

然,争得一个口胜便又如何?

曾有几人去回看,为这个文明,为这个文化逝去的平常的再平常不过的人们?

余虽不才,不似时人引经据典争那口实之胜。

因为,你我皆是历史,我们每个人,也是我们文化组成中,普通的再无法再普通的沧海一粟。

自夏至清,经朝八十有三,有帝四百九十五。

潮起潮落,大道汤汤。且不是几本史书所能道尽。

所幸者,我们现在依旧能读懂几千年前的文字。

从中领悟本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辉煌、悲伤、无奈和苍凉。让我们能重新找回我们文化的认同和尊重,而不至迷失。

终有一天,能再拾古圣先贤之海纳百川,揽月入怀。

仅此而已,亦,仅此足矣。

书归正传,闲话少说。

龟厌、济行、孙伯亮三人匆匆记下那些医者姓名,却也再也看不得那岛上惨状。

便是头也不回,埋了头一路踏了焦土往那姑苏城而去。

前行不久,便远远望见那姑苏蟠门。

远看那蟠门,城楼高嵩,下分水陆两门,因其“水陆相半,沿洄屈曲”故而得名一个“蟠“字。

城楼匾额上书 “水陆萦回”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