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苏轼遗体(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于是,这朝堂便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新账旧账一起算。

持“真龙案”把柄,行“清君侧”的“新势力”自然不会甘于寂寞,平白放过如此攻城略地的时机。

于是乎,那参奏、弹劾的书札,如同雪片般的往那奉华宫内纷纷洒下。

且是个众口一词,剑锋直指童贯。

言:“贯,奴婢也!掌国机密而得军情,岂是国家之利”?

这意思就很明确了,童贯?也就是你的一个家奴尔!让他掌兵权?你咋想的!

此言一出,一时间朝堂上下又是一番弹劾群起。

虽“贯有威名,帝虽不豫”,然,那官家实在是受不得大殿之上的群臣抵面,扯衣拉袖的唾面自干。

于是乎,便赏下了检校太尉于那童贯。

召命“乃以端明殿学士郑允中充贺生辰使,而贯副之使辽”。

意思就是让这童贯有多远滚多远,一杆子线支到国外,躲了这股风头先。

为什么说是让童贯去躲风头?

咱先看看这“检校太尉”是何官职?

按照《宋史·职官九·检校官》记载,这“检校太尉”“为散官,无职事,而地位高于正职”。

按现在的理解,属于一个级别很高,有名无实的荣誉称号吧。具体的还不如个记禄官。

怎的还不如个记禄官?

当然不如,这玩意只给头衔不发钱啊!

就像现在的一个“遵守纪律小伙伴”、“积极发言小能手”一样。能给个小红花就不错了!

但是,就怕这但是。

皇上让这童贯作为副使出使辽国,本意是让童贯这厮这有多远躲多远,省的在朝中作人的垛靶子。这样,自己耳根子也能清净几日。

但是,“中官出使”就说不过去了,因为这玩意儿没先例!

这官家也是个始料不及,本身想清静几天,结果却着实的捅了一个马蜂窝!

于是乎,朝堂又是一个哗然。弹劾之词犹如雪花一般纷纷而至。又将那本是清静如禅寂的奉华堂扰的一个不得安静。

声势之大,且是到那远在杭州的蔡京处,亦是一个余波不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