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封王?不,我喜欢读书(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逃离都城两年之久的朝廷,也顺利返回了长安。

虽然长安被严重破坏,好在杜预救援及时,宫殿基本还在,只要重新修缮一些就能使用。

返回长安、坐稳宝座的太后,满脸狂喜,笑得嘴都合不拢。

她派遣范相、林如海,分别为两京尹,接管长安、洛阳。

连杜预一手打造的唐军,也被太后派武亲王李泌顺利接收。

经过深思熟虑,太后以皇帝的名义,颁布圣旨,表彰杜预。

“风云有感,星象降生。滁州杜预,秉文武之姿,怀经济之器,自凶狂构祸,区宇未宁,蕴忠贞以立身,资义勇而成务。加其识度宏远,谋略冲深,河岳闲气,岩廊重宝。器量深识,宽而有谋;术应通方,用而无滞,外持戎律,内翊皇图,披荆棘而有功,历险艰而无易。或分麾东讨,扫昏祲於两都;或仗节北临,备长城於万里。遂能克复二京,折冲千里。建兹大勋,成我王业,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

这篇圣旨,才华横溢,文采纵横,辞藻华美,骈体对仗,肯定是太后授意,朝廷各殿大学生连夜绞尽脑汁,谋杀无数脑细胞连夜码字出来的成果,将杜预吹嘘得天上少有、地上无双,尴尬地杜预用脚丫地上抠出一座王府。

一通商业海吹后,最后才是演肉。

“···加封杜预为文华殿大学士,入阁,从书生万户侯加封渤海郡王,并加食邑至两千户。”

杜预松了口气。

投我以李,报之以桃。

太后和朝廷之所以如此客气,重赏,显然因杜预将革命胜利果实,如实上交,给与“社稷之臣”的重赏。

当然,这都是表面文章,是太后与朝廷必须做的人情世故,不管太后心理怎么想,这些应付大唐百姓、做给列国看的虚样文章,都是必须装的样子。

在杜预交出全部实权后,朝廷之后会如何对待他,到底鸟尽弓藏,乃是真心厚待,就要骑驴看唱本走着瞧了。

宣召的高力士,满脸堆笑,眼睛都眯缝看不见:“恭喜杜王爷、贺喜杜王爷!咱家就说,杜王爷功高盖世,太后和朝廷一定不会亏待的。这不?太后听说那曹阿瞒,竟然挑拨离间,用异姓王来引/诱王爷您背叛大唐,不忿道:曹阿瞒能赐予的,难道我大唐反而给不了?这不就封王了?”

他满脸热情,压低声音:“杂家查过皇家档案,我大唐百年,还从来没有一个异姓封王呢。就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也顶多封国公、侯。啧啧,这郡王,真真难得。”

杜预却淡淡一笑:“请回奏太后和朝廷,杜预臣本布衣,躬耕与滁州,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与列国。之所以起义兵,乃是响应朝廷有事、社稷倾覆之际,征召有识之士的皇命,才被迫离开书房学堂,投笔从戎。”

“今因缘际会,为朝廷做了一点事,太后和朝廷以王爵厚赐,杜预万不敢当!”

“太宗皇帝早有遗诏,王爵非李姓皇族不得,臣不敢违抗遗诏,请朝廷一定收回去。”

“臣醉心与圣人之道,学习圣人之言,才疏学浅,举人文位,也不敢为文华殿大学士,更无资格资历入阁。”

“若朝廷能答应臣的条件,望朝廷尽快开恩科,以启天下读书人上进之路,臣愿继续留在大唐,参加科举,为国效力,以堂堂正正科举之路,取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