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东都残阳(卷首语)(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五王之乱初始,益州牧刘隆就烧毁中原进入益州的栈道,开始屯粮养兵,以保境安民的名义割据益州。
西南之地越州、交州、云州,越州牧越州大土司奢五里也关闭了南散关,终止与中原的交通,意图不轨。
除此之外、岭南冼氏、福州昭氏皆有割据自立之心,堂堂大夏转眼间就四分五裂,天下大乱在即。
燕王引鲜卑拓跋部入中原争位,历时两年五王之乱平定,北地安定,然而燕王司马文垣登基大典时,拓跋部反,司马文垣被杀,拓跋部血洗洛京,尽诛大夏群臣、司马皇室三千余人。
随即拓跋部首领拓跋离在洛京未央宫登基,建立大魏,史称洛京巨变,改洛京为东都。
整个北方之地尽数沦亡,益州牧刘隆、越州牧奢五里随即宣布独立建蜀国和越国,只有扬州节度使萧敬仍以夏臣自称,立八岁的哀帝远方堂侄陈侯司马轨为帝王,同年宣布中兴为新的大夏年号,开始北伐,意图再造神州。
萧敬旗下有两位谋士,一为博陵崔氏的崔平、一为陈留谢氏的谢汾,出发之前萧敬问计二人,崔平献言:大夏已经无可挽回,但是大夏散落之各地镇守残兵以及北地世家大族尚在。
鲜卑八部共计拥兵超过三十万,且都是虎狼之兵,南方久不征战,故而不可强敌,主公此去打着匡夫大夏的名号,可收天下之心,将北地残兵、世家大族尽数迁回建康,成就主公帝王之基。
之后谢汾在大夏舆图上点了一处,正是江州!
谢汾言:主公占据江州,以其为据点,进可攻,退可守;待迁徙完成,可放弃江州,以定江为界,划江而治,成就帝王之业。主公只要牧民生息,利兵秣马,北地异族,不习生产,不懂牧民,只擅劫掠,不出数年,必定大乱,让他们自行残杀,待时机成熟,主公再北伐必定可以一战而定天下,天下归心,大位可期。
萧敬听完只言:孤乃夏臣,如今少帝已立,不敢有妄念!
谢汾听完劝道:“主公不若带少帝一同北伐,以少帝名义宣布,志在光复洛京,有此大义的名份,主公收拢残部和世家百姓必定事半功倍!”
萧敬暗允此计。
隆德十四年夏,少帝亲征,萧敬领兵,出建康经江都过定江,抵达江州,江州郡守裴集马上开城迎接新帝,北地荆州青州所辖十二郡尽数归附,萧敬不断收拢军队百姓,并将人员、物资不断南运。
十月,魏太祖皇帝拓跋离领兵二十万来攻,两军在瑞州交战,萧敬不敌,下令撤军,少帝与撤军途中惊吓坠马,抵达江州固守之时,已然病重驾崩,萧敬只得下令放弃江州,全军撤回建都,之后护送少帝灵柩返回建康。
隆德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萧敬在南北世家大族和整个扬州梁国公府群臣的拥护下,代夏建国,国号大梁,改元建兴,以建康为国都,更名建都,大夏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