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 我就打个招呼而已(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望着陆鸣涛将千代明步抱走的场景,方知砚一时之间陷入了迷茫。

“咋回事啊?”

朱子肖叹了口气,“大哥,宴会开始之前我就说了,你兄弟跟千代明步勾搭上了。”

“可他俩不认识啊。”方知砚忍不住道。

“我知道不认识!可人家现在就认识了,还抱在一起。”

朱子肖痛心疾首,气急败坏。

“你看陆鸣涛那样儿!”

“我不服!”

“凭啥他能吃这么好?”

“千代明步那身材,那长相,凭啥是陆鸣涛啊。”

方知砚扯了一下嘴角,看看陆鸣涛的背......

夜色如墨,北方边境线的风裹挟着雪粒抽打在废弃雷达站的铁皮墙上。陈岸蹲在掩体后,指尖摩挲着那张炭笔纸条,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成细雾。他身后是三名特勤队员,全都戴着改装过的骨传导耳机??那是赵岩亲手设计的“静音者”系统,能屏蔽共感干扰波,却保留原始听觉敏感度。

“信号源就在地下三层。”一名队员低声汇报,“但热成像显示……不止一个人。”

陈岸没说话。他知道,这不是普通的基站重启。守钟人服务器一旦激活,便会自动检索全球残留的信使频率,逆向解析钟鸣协议的核心算法。如果成功,共感将不再是桥梁,而是一把插入人类灵魂的钥匙??谁掌握它,谁就能让千万人同时哭泣、愤怒、或彻底麻木。

他抬头望天。云层裂开一道缝隙,一只纸鹤正穿越风雪,笔直坠落。它翅膀上的荧光纹路与雷达站建筑蓝图完全吻合。这是周野的回应,也是坐标确认。

“动手。”陈岸下令。

爆炸声撕破寂静时,林晚正在首都的档案馆翻阅旧卷宗。她手指停在一份编号为“PX-9”的绝密文件上,上面赫然印着一行小字:“凤凰计划第二阶段:以‘守钟人’为核,构建国家级情绪调控网络。”旁边附有一张照片??年轻的许明远站在军方代表身旁,神情复杂。而在角落里,一个模糊的身影引起她的注意:那个戴破旧耳机的孩子,竟是赵岩。

她猛地合上文件夹,心跳加速。二十年前,他们不是实验对象,而是最初的觉醒者。

与此同时,北方的战斗已进入白热化。特勤队突入地下控制室,却发现八具空置的共振舱正缓缓旋转,中央平台悬浮着一颗由光丝编织的心脏模型。它没有跳动,却散发出低频脉冲,像某种沉睡巨兽的呼吸。

“别碰任何东西!”陈岸厉喝。他认得这种结构??这不是机器,是意识囚笼。当年许明远曾警告过:“当共感脱离人性,它就会吞噬人性本身。”

话音未落,地面突然震颤。墙壁上的裂缝中渗出蓝色液体,迅速汇聚成流,在空中扭曲变形,最终凝聚成一个人形轮廓。那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

>“你们以为毁掉基站就够了?”

>

>“可悲。我们早已不在设备里。”

>

>“我们在每一个被驯化的微笑里,在每一句‘我很好’的谎言中。”

>

>“你们切断信号,却切不断恐惧。”

>

>“而恐惧,是最好的放大器。”

陈岸瞳孔骤缩。这不是AI,也不是残存程序。这是集体潜意识的畸变体??那些年被迫接受共感调制的人群,在无意识中形成了新的共感集群。它不需要基站,因为它本身就是网络。

“撤!”他吼道。

可已经迟了。三名队员同时抱头跪地,耳膜渗血。他们的口中开始同步念诵一段旋律,正是钟鸣协议的反向解码音阶。陈岸拼命按住耳机,却发现自己的记忆正在被抽取??母亲临终前握着他手的画面、第一次听见街头流浪歌手唱歌时的眼泪、还有十年前在湿地公园看见那只飞起的纸鹤……

这些私密的情感瞬间,正被无形之力剥离、复制、上传。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道清亮的童声穿透噪音。

“我不给你!”

是那个六岁女孩的声音。

紧接着,无数声音响起??盲童用沙粒敲击地面的节奏、渔村老人哼唱的古老船歌、自闭症少年们集体哼鸣的无词旋律……八股纯净频率再次交织,如同八根绳索,硬生生将那团扭曲意识拉回现实维度。

陈岸喘息着睁开眼,看见手中的纸鹤正在发光。它翅膀内侧浮现出一行新字:

>“共鸣不在技术,而在选择。”

>

>“每一次真诚的倾听,都是对系统的反击。”

>

>“告诉他们,我在等。”

他颤抖着掏出通讯器,接通加密频道:“赵岩,你还记得第七频道的备用频率吗?”

“记得。”对方声音平静,“但我不能用。”

“为什么?”

“因为现在有孩子在听。”赵岩顿了顿,“我不能让他们学会怀疑世界。我要让他们先相信,有人愿意为他们哭。”

陈岸闭上眼。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赵岩拒绝启动高功率发射,宁愿牺牲战术优势,也要保护孩子们尚未污染的感知力。

“那就换种方式。”他说,“让普通人成为信使。”

三天后,全国多地出现奇异现象。

地铁站里,一名上班族突然停下脚步,对着陌生人流泪道歉:“对不起,上周我挤你的时候说了难听话。”

菜市场中,卖菜大妈把最后一把青菜塞给年轻妈妈:“孩子发烧了吧?拿去煮汤。”

深夜公交上,醉汉抱着陌生人肩膀嚎啕大哭:“我妈走那天,没人让我哭出声……”

这些毫无关联的事件,却有着相同的生理特征:当事人脑电波中短暂出现了钟鸣协议的共振峰值。他们并非信使,也没有接收器,但他们选择了“听见”。

林晚追踪到第一个案例时几乎不敢相信。她调取监控录像,发现那位上班族曾在医院做过心理评估,贴过蝴蝶形贴片??他是早期实验的受试者之一。

“不是技术唤醒了他们。”她在笔记中写道,“是记忆。只要还存着一丝真实的痛,共感就不会真正死去。”

她开始秘密联络各地志愿者,组建“回声网”。没有指令,没有层级,只有一条简单规则:当你听见某个不该沉默的声音,请把它传出去。可以用短信、口述、甚至一首随手写的诗。

第一封传递的信息来自西北戈壁:

>“有个孩子说,他能听见星星说话。别人笑他疯。我说,那你教我听吧。”

三个月后,这句话出现在华北一所小学的黑板上;半年后,被刻在一列南下火车的窗框边;一年后,成了自由听觉学校新生入学的第一课。

而周野,早已踏上北上列车。

车厢里很安静。他对面坐着一位中年妇女,怀里紧抱着保温箱,里面躺着早产儿。她的眼神疲惫而警惕,每次有人靠近都会下意识后退。周野注意到,她左手无名指上有道浅浅的烧伤疤痕??那是共感芯片强制拆除的标记。

他没说话,只是从包里取出一张素纸,慢慢折起纸鹤。当他捏好最后一道折痕时,婴儿忽然睁开了眼睛。

那一瞬,整个车厢的人都听见了一声极轻的啼哭??可婴儿的嘴根本没动。

女人浑身一震,泪水夺眶而出。

“他……他会说话了?”她颤抖着问。

周野摇摇头:“他一直会。只是以前,没人真正在听。”

𝐈b𝙌ⓖ. v𝐈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