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这机会已是极难得了(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屋中一时静了下来,许知远似有所思,忽地起身,走到书架前。

在几卷旧籍中翻找片刻,取出一卷夹着书签的帛卷。

他一边开口,一边回到书案前。

“策论之要,在于审题、立意、取材、布局四者并举……”

说话的间隙,许知远将卷轴轻轻铺开。

林向安和段昊初见状,便上前观看。

只见卷轴上标注着数道旧题,多是近年来殿试或朝廷选对时所出。

他手指点向其中一题,略作停顿。

随即抬眼看向林向安与段昊初,慢慢讲起了写策之法。

林向安与段昊初屏息静听。

这意外的讲授,正是他们求之不得的机缘。

许知远不仅讲如何作答的思路,更点明出题者的心思与意图。

没有比翰林院官员更熟悉考官的人了。

或者本人就当过考官,亦或是身旁的人就是考官。

那么他的话不仅有见地,更切近实情。

林向安听得越深,心中感触也越多。

他忽然更深的理解了:

科举的真正目的,并不只是选拔有才之人,而是筛选、驯化那些拥有批判性头脑的人。

正如养鹰之人,常以活兔喂食,为的是既保鹰之野性,又令其明白猎物从何而来。

朝廷所求的,正是这样的读书人:

能言敢议,却不逾矩越界。

这些人虽然思虑通达,但其行止,终究被牢牢圈在制度设定的围栏之内。

也可以说,封建王朝,用科举的框架,将天下英才引入同一场博弈,让他们于文中争锋、笔下论战。

既消其锋锐,又免其反骨。

看看历代起事之人,背后多有读书人影子。

此时此刻,林向安也更加体会到现代教育制度的可贵。

人人皆可受教,教育给人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权。

然而,人在局中,不得不低头啊!

讲授将毕,许知远又从卷上选出一道题目交与二人,说道:“此题不算易,但正好练练手。往后你二人,每逢月中逢三之日,将所作送来,我自会批阅。”

林向安与段昊初听了,心中一震,顿感欣喜。

这竟不是一次性的点评,而是愿意继续指点他们的进展。

虽则算来最多也不过两三次,但已是意外之恩。

临别时,许知远又将二人早前呈上的礼单退了回来。

“这些就不必了。”他语气平静却坚定,“若真想回报我,不如早日金榜题名。如此,便是最好的谢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