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说春(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过完小年到正月十五,都算过年,腊月二十六,来了几个拜早年的陌生人,他说是阆中的,挨家挨户的去说春。阆中是中国春节文化的发源地。历来过年都有说春的风俗,说春人口才较好,到了某家见事说话,全是吉祥语,让听者乐意,笑容满面,当然得给说春的发红包。说春人的目的就是挣红包钱。到了某家,打着莲花落(数来宝),口中念念有词,满嘴的是福语,让人心中十分喜悦。“当的个当,珰的个珰,这娃能写好文章,好文章,好华章,来年就孝状元郎,状元郎,状元郎,走遍天下也吃香,皇上让他当驸马,王爷让他当儿郎,当的个当,当的个当,这家姑娘好漂亮,做得一手针线活,能下厨房能上庭堂……”满口的好话,多给红包,大家讨好彩头,图个乐子。当时的红包不多,几角钱,有的直接给一碗米,说村人也乐意接受,粮食只要大米小麦,说一天可以挣二三十斤或更多粮食,其实是一笔可观的收入。照相师傅也背着相机出来揽活,照张相三毛钱,是一项技术活,当时的农村还没彩色照片,全是黑白,价格按相片大小来收钱。照相在当时也算时髦消费,但这种需求的人还不少,一家大小团年照,总得有个纪念。有条件的每年一张,或隔一两年再照,当时的九成人口是农民,基本生活一样,贫富程度相当,吃饱穿暖就是当时的基本需求。照一两张黑白照,再涂一点水彩就算彩色照片。当时较大的城市里己有彩色照片,价格普遍较贵,价格普通人很难接受。虽说是大家都喜欢,但没有那经济实力!也不愿消费!

农村,农业,农民是全社会的主体,农业大国,但还不是农业强国,工业基础已经全面建立,但还不能为普通百姓服务,主要是国防产品较多,但一些社办企业也才刚刚开始,还没形成规模,但己经有了这方面的概念,农村里有点积蓄的人家,买压面机,帮人压面加工,也可以挣一些钱,也有的买柴油机,打米磨面,也能挣钱。这就是当时的实际情况。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紧贴老百姓的生活才是真生活。市场经济也开始在逐步发展,摆摊设点,开小餐馆,小吃店,也逐渐有了生意。以前卖东西只允许供销社,国营商店,现在个人也逐渐可以经营销售。

除夕很快就到了,大松的生日同天,所以很高兴,有祝福又是过年,不是一般的巧合,是上天赐福,天意。无论如何过年有肉吃,生活开得好,大家祝新年快的同时,也祝大松生日快乐。今年多买了几挂鞭炮,全是西充鞭炮产的电光火炮,响声大,哑炮少,很受川北人民欢迎,三角钱一百响,鲜红的包装,为节日增添了不少喜庆。

除夕一大早,家人们收拾东西特别是厨房特别忙,炖猪蹄头天晚上已经安排上,以免除夕忙不过来,年三十,糯米糍粑,蒜苔回锅肉,粉蒸肉,反正十几个菜,一满桌,中国最丰盛的食品就是过年餐桌。上午十点左右拜祭完祖先,就准备开饭,放完鞭炮,上午十一点就吃团年饭。这团年饭都是自家人,也没人窜门访友,川北人很讲究,任何人过年都得回家,这己是传统习俗。要饭的也有年三十。家人自己团年,端上美酒,相互祝福,祝老人健康长寿,小孩子越长越高天天向上,祝福家人和谐美满。团年饭是准备10来天,开饭半小时,为这传统节日,大家都全心投入,一年到头全家开心,有个好心情。

吃完团年饭,就开始贴春联,贴门神,有条件的还挂红灯,贴对联也不用什么胶水就用米汤,粘性好,环保,免费,贴合结实,大松和爸爸一起贴春联,帮忙递东西,大门,柱子都贴上春联,鲜红的对联让过年的气氛就更浓了。

贴完春联,门神就可以出去走一走转一转了,爸爸大松和弟弟,沿着小溪向上一直到了山湾堰塘,路边小草己返青,树枝上己长出新芽,不知谁家的鸭子在田里游来游去,自由的觅食,时儿追逐,时儿嬉戏,时儿头扎入泥中,尾巴翘上天,两只红腿上下翻动,用力的在泥里找着食物。小鸭洁白可爱,为将要耕耘的土地献上自己微弱的力量,一种生物力量,吃掉杂草,净化土地。

小溪里不知名的小鱼也在自由游弋,时而摆尾,时儿静止。形态不一,小溪中的水草嫩绿,虽然经过寒冬,但小溪中的温度比较稳定,比周围低,保湿保温效果不错,特定环境,水草绿意盎然,一派生机勃勃。

沿小溪南行数百米,上一小坡过了白水桥,便到了山湾堰塘边。午后的阳光洒在水面上,金光闪跃,波光粼粼。清澈的水面上有几只野鸭游来游去,野鸭是国家保护动物,野鸭是水鸟的典型代表,野鸭是绿头鸭在川北的俗名。野鸭属鸟纲、雁形目、鸭科;其数量非常多,是多种野生鸭类的通俗名称,有十余个种类。野鸭能进行长途的迁徙飞行,最高的飞行速度能达到时速110公里。雌野鸭体型较小,体长50~56厘米,体重约1千克;雏野鸭全身为黑灰色绒羽,脸、肩、背和腹有淡黄色绒羽相间,喙和脚灰色,趾爪黄色。这里的野鸭能与人和谐相处,没有人去伤害他,鸭命也是命,关爱生命这里的人天生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