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过完元宵年过完(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听完评书休息。

翌日。评书先生又讲评书一天,生产队包场,几张方桌上还摆有茶水,算是贵宾席,本队的随便坐,队里的女婿可以坐贵宾席,队里还是挺讲究的,以礼待人。对于评书,大人津津乐道,聚精会神,有时哈哈大笑,有时眉头紧锁,随着故意的得宕起伏,人们脸上的表情跟着变化,小孩压根听不懂,也就在周围打闹,各玩各的,评书内容不影响小孩玩耍。

大松与那些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互相追逐,玩得挺嗨的。大人们听评书,小朋友捉迷藏,互不干扰,各需所需,评书的内容比较古典,除了一些打仗的听起来还有兴趣,其他的对小朋友没有吸引力。“劈山救母”这个神话听起来就一般,“岳飞传”那就相当有意思!宋朝岳飞,岳母刺字,精忠报国,从岳飞的出生到十二道金牌召回,被奸臣所害,就义于风波亭,他的事迹千古流芳。巜岳飞传》是一部叙述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壮丽一生的传奇小说,也是古代英雄传奇小说中的经典作品。岳飞是中国古代最着名的民族英雄,是一位有胆有识、智勇双全的军事统帅。他武艺高强,用兵如神,训练了一支纪律严明、作战勇敢的抗金武装 岳家军,为挽救民族的危亡与敌人作殊死的斗争,屡战屡胜,最终却被昏庸的宋高宗和阴险的奸臣秦桧害死。“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美名传颂千古!岳飞气壮山河的爱国情怀和高超的军事才能,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敬仰和缅怀。讲评书的当时一天就讲完了,跳跃式讲解,选精彩的,重点的。特别吸引人的故事情节,让听书的舍不得离开。中间还有收茶水费的(求打赏),两角一角随便给,给说书人增收。

当时的艺人艺术还不受人重视,们以不值钱,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为增加评书先生的收入,有些好心观众还给说书人送东西,特别是一些茶楼评书讲得好的,有的送吃的,穿的,布票,粮票,早餐(豆浆油条)用饭盒装,那时没有一次性塑料制品,工业用塑料还跟不上,日用品全是环保产品,饭盒5元钱一个,一般人月薪28元,废铝一角五一斤,包子六分钱一个,开水一分钱一碗,牙膏2角,牙刷2角,洗衣刷<猪毛>2角,民政局结婚证九分钱。晶体管收音机二波段的40多元,大号电池0.45元,手电筒2.5V灯珠8分钱,猪肉8角,白酒7角,从这些物价中可以看出当时哪些紧俏那些过剩,当时说书人也是自由职业者,也不是绝对自由,你在公共场所讲评书,必须要有评书证,相当于许可证,也是工作证,不然文化馆会管你,所谓的管就是给你找不痛快,会在你正忙活时来一两人,说你没证,如何如何,与其说他们是管理者,倒不如说他们是出来找存在感,体现一下自己的优越性,当时普通人也没主见,认为吃商品粮的人说的就是对的,吃商品粮是当时农村人追求的唯一目标,也是最高目标。这里所说的没主见,是当时还不是法制社会,无法律准则,人们办事甚至是管理者都是想当然的搞。

这次这说书人四十多岁,姓崔,名德圆,是崔家山上的,说书是祖传,他的祖父,父亲都会说书,也是业余为主,平时给大家讲讲笑话,段子,或来点山东快书,烘托一下气氛,大家都是务农,修理地球为主,也没把这业余爱好当饭吃。崔德圆就不同了,他有一点眼光,知道人们平静的生活好象缺点什么,需要什么。通过他敏锐的观察,人们是什么都缺,当时的物质生活跟不上,精神生话也更空虚,那次去县城,看一商店门口有人围观,他也前去凑凑热闹,看过究竟,原来一群人围在那里听评书,讲评书的既不吃饭,也不喝水从早可以讲到晚,原来大伙在围着收音机听评书。崔德圆脑子转得快,本家也是说书之人,也应该有所作为吧。回家后把自己的想法与父亲商量了一下,“阿爸,现在生活有点困难,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真难受,我想去街上茶饭摆摊”,“摆摊,你去卖茶?”“不是,我去卖声。”“什么,你说什么,卖什么身,你是四大美女?”“爸你误会了,我是去说书,可以赚点钱,现在孩子也大了,称盐打油都是问题,这日子怎么过?”父亲沉思片刻,想了想,“去摆摊说书赚钱,想法不错,这么多年,我们都是自娱自乐,顺便给身边的人找找快活,去赚钱,面子上好象放不开。”“阿爸,都啥时候了,我们不偷不抢,凭自己能力赚钱,不丢人。”父亲想了想,也是,这一辈子种田,也没给你们创造什么财富,手里没钱,什么也干不了,感觉特别难受。“那你怎么打算?具体如何安排?”“我先去悦来茶馆联系,给店老板先打打招呼,让他先放出风声,就说这里将要请说书先生说书,算是先打打广告,我们看反应如何,我自已也要准备一下,扇子,醒木,这些少不了,衣服要弄一身得体的,留给客人好印象。”“想法不错,你准备穿什么衣服?”“这个我还没想好,那就穿军干服(四袋服)?”“为了吸引眼球,引起关注,我建议穿中国传统服装,长衫。”这崔德圆一听长衫,这老爹想法还真特别,人们有几十年没穿长衫了,年轻人见都没见过,这也算奇装异服了。“我也没有长衫,谁会做长衫?”老父亲看了看儿子,走进屋里拿出一包东西,里三层外三层的包着,慢慢打开,“这醒木,扇子是你爷爷留给我的,这衣服是我年青时缝的,还是新的没穿过,你现在穿正合适。”德圆一看该有的都有了,“阿爸,衣服你穿吧!”“傻小子,现在正派上用场,我种地怎么穿长衫,把它熨烫一下就可以了。”德圆很高兴接过父亲传给他的东西,这是一份传承,也包含老人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