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打败黑熊成就英雄(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只熊可能是最笨的熊,也不权衡一下双方的力量,也许是他往日没有败绩,狂妄自大,不管怎样,他向聪明的人下手了,好在三人上午有过遇见,心里没那么慌,心里早有思想准备,现在冷静多了,“记住了我上午说的方法吗?”大强问道,“强哥,我们记住了”,“不要慌,沉着应对,不要怕”,这大熊也不知深浅,今天遇到手了。大熊站起来比人还高,身体肥大,估计少不了二百多斤,看见有人来了,见人不躲,反以为是美食,大叫一声就向大强他们三人扑来,三把砍柴刀,三条杂木棍,这下就派上了用场,左手朩棍直指大熊眼睛,大熊用前爪去挡了木棍,砍刀直接招呼脑袋,三把闪闪发亮的砍柴刀在黑熊的身上四处开花,黑熊准备逃跑,哪在人快,它后肥也挨了几砍刀,筋骨己断,现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两分多钟黑熊就倒在血泊里,浑身是血,这三人身上也是血,大强忙问,你们受伤没有,其他两人摇摇头,是累得不行了,今天与熊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看谁能坚持到最后。三人歇了片刻,醒了醒神,检查了一下大黑熊,由于失血过多,身上多处刀伤,己无生还可能,身子虽是热的,但已经没了呼吸。黑熊体重,山高坡陡,凭三人是拿不回去的,又怕被别人捡走,三人合计,把黑熊拉入草丛中,盖上枯枝伪装,先回去报告吴队长,这离高山村还有三里路不是很远,先回去再说,三人藏好大熊,转身向高山村走去,快到高山村了,前面出现一大队人,有五六个,打着手电,手中还持有火把,大家走近一看,原来是吴队长,正带了五六个小伙子过来接大强他们,因为初来乍到,不熟悉,怕遭动物袭击,天快黑了还没看到大强他们回来,担心出事,所以沿路找来。“你们干什么的?”吴队长看见三人满脸是血,满身衣服破了几个口子,马上询问!“队长,我是大强,给队里干活的大强!”队长用手电一照,三个人衣衫褴褛,十分狼狈,“你们跟谁打架了,吃亏了没?”“队长,我们没跟谁打架,刚才回来时路上遇到熊瞎子(黑熊),与它打了一架!”“大强,你们有没有受伤?”队长关心的问,“人没有受伤,熊受伤了。”“那好,人没伤着就好,那我们赶快回家。”“队长,那头熊被我们打死了,把它带回去给大家吃肉吧!”队长一听完十分惊讶,“什么,黑熊被你们打死了,不是吹牛吧?”“队长是真的,你看这是黑熊的尾巴。”大强临走时割掉了黑熊的尾巴,以免别人不信。队长高兴的说,“你们真利害,以前武松打虎只是传说,今天大强战黑熊这可是真事,好在我们人多,先把黑熊抬回去。”大家在大强的带领下,找到了藏黑熊的地方,队长吩咐,先把黑雄腿绑起来,前后各用一条棍子,四个人抬着黑熊往回走,人多力量大,半小时后黑熊抬到了高山村大队部的哂场上,人们听说打了一头黑熊,队里这下炸开了锅,都跑来看看平时做恶的黑熊今天终于被人收拾。高山村人不多,也就百十号人,队长安排大家分肉,人均两斤,这可是态肉<注,当时还没保护动物一说和相关法规>,乡亲们分到肉高兴得合不拢嘴。可杨二嫂分到肉却高兴不起来,前年,她家男人上山采蘑菇遭黑熊袭击,由于流血过多,抢救无效,而撒手人寰,杨二嫂现在想想心里不免有些忧伤。本来这里山高路陡,干活十分辛苦,现在又缺一劳力,这啥命呀!

大强他们打死黑熊的事很快就传开了,说他们是当代英雄,当代的武松!本来是来这里务工挣钱,一不留神就变成了为民除害的英雄。一时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那几个四川人他们的师傅是青城山的一真道人,武艺高强,还有的说他的师傅是海灯法师,也有的说他们师父是武当山的高人,越传越远,越传越神,越传越走样,传得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哪句真哪句假?传说虽然是假,打死黑态可是真的,吴队长把这事报告给高山村委,村委又报告给乐素河区公所,区公的又报告给略阳县城府和汉中市政府。一个星期后,汉中市委发文,巜关于向打黑态英雄大强同志学习的几点意见》就全市下发,各个路口人较多的地方都有张贴大强他们受到了乐素河区公所的表彰,还颂发了打死黑熊,为民除害的奖状,每人奖现金人民币拾元,高山村给每人奖励现金伍元人民币,还及时发放了他们三人工资,36元工资加奖金十五元,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三人去邮政寄钱回家,这是第一次寄这么多钱回家,以前从来不敢想象。到邮政所找工作人员要了兑汇票,填上收款人姓名地址,和寄件人地址和姓名,汇款金额填好,现金交给柜员办理,收了一张回执。工作人员知道这几位是打熊英熊,对他们的接待也非常热情,因为地方不是很大所以消息传得快,大强他们所到之处都倍受欢迎,因为无论在哪个时代英雄总是闪光的星星,也是受人们尊敬和赞美的。在乐素河区他们成了名人,所以做事等各方面都比较顺利,别人也给予方便。本来是到这里务工的,没想到还为大家做了好事。高山村也给了他们一些待遇,每人每月补助十斤大米,这可是一个很好的福利,把他们当本村人对待,真没见外,平时三餐就去村民家轮流吃饭,这样生活方面就方便了许多,高山村地广人少,劳力十分缺乏,有三个务工人员的到来,也给本村增添了不少活力。高山村大队部房物翻盖,农具维修,木材搬运,收割耕种,都少不了这几位务工人员的影子。虽说是苦,但是有经济收入,高山村木材资源丰富,但离镇上没有大公路,还得靠人畜搬运,当时在全国很多地方没有乡村公路这是很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山区地带就更是普遍现象。从高山村到乐素河的路上经常看到他们运送木材的身影,除了人力还有骡子和马,基本上每月有20天时间帮村里运送木材,有运送就有收入,平时也要去药材地里干活进行田间管理,闲的时间不多,星期天去乐素河邮政这是常事,去看看是否有家书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