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捡柴割草大肥猪(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下半年天时较短,昼短夜长,天气较冷,燃料需求自然比夏耗费大,捡柴割草这些活动就少不了。捡柴割草不仅仅是大人们的事,孩子们也得参与,在农村地区,到了七八岁都得参与一些劳动,帮家长分担一些较轻的活,做饭时加柴,扯猪草,捡紫,这样活儿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知道劳动中的苦与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劳动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生语会过得更好。当时学校也有劳动课,特别是大忙季节,公社农场里学生就会去参加劳动,从自家带上劳动工具,去板登桠农场干活,当时学校也讲究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要有表现,人的综合素质要强。参加劳动的一般都是四年级以上的同学,两个班上一次山,约一百人,全部出动分散不开,根本干不了活,所以采取轮流制,既锻炼了学生,也给农场减轻了负担,农场收获的粮食不少,小麦,大米比其它生产队还要多,所以农场的日子过得比较滋润。同学们去劳动,原则上老师要求学生自带干粮,农扬提供开水。农场管理人员还是挺厚道的,学校到农场有两公里山野,孩子们还是挺积极的,但也很辛苦,山间小路,蜿蜒盘旋,崎岖不平,山下到山上有200米高,孩子们在家里干活都没有这么积极,一说出去劳动,大家都挺兴奋的,自告奋勇积极领先。山上的农产品要比山下晚五六天,但是红薯产量不少,孩子们主要是去帮他们挖红薯,载油菜。农场的工人朋友们也知道孩子们是学生,也不让他们干重活,反正都是一些手头活,搬运一下红薯,摘一下油菜,浇浇水,孩子们人多,你追我赶,干的热火朝天。中午的时候,农场的叔叔阿姨们也给他们准备了午餐,由于人多,其他米饭不方便做,他们就蒸了几百个包子,全是大肉包子,平时很少吃得上,孩子们也需要营养,在家里吃包子,一般要到端午节才有,平时能吃上包子,那可是很稀奇的。农场的叔叔阿姨们蒸了好几百个包子,还熬有小米粥,中午有肉包子,孩子们高兴的不得了,好香啊!好久没有吃到这样的大包子了,平均四个,吃不完的,可以带走,有些同学带回去给自己的长辈吃,自己也就吃了一个,这说明孩子们从小是有孝心的,也是有爱心的。吃了饭又继续干,下午三点多将近四点,孩子们都回家了,因为有的同学离家的路程比较远,所以早一点回去比较安全,大家都考虑到这安全问题,不像上课五点半了才放学。
又是一个星期天,大人们去生产队干活,给庄稼使追肥,薅草,孩子们吃完早饭,你跟着上山去捡柴割草,乐东天气虽然有点寒冷,但是小小的太阳一出来也还是有一点温暖,这时候,上山割草捡柴那是比较舒服,一运动就会暖和,剪柴背回家去又可以取暖,可这是一举多得,孩子们与往常一样,先把自己的背篓搞满,复枝树叶,小树枝,小灌木,弄了满满的一杯,这里搞满了就开始玩耍了,跟他们玩的不一样,就是玩儿滑梯,这山里哪里有什么滑梯呢?而且很好,比城里的滑梯高级多了,这滑梯可是天然的,再多的钱你也买不到,这些滑梯完全是天作之物,大自然的馈赠。这些东西都是天然的,大青石上面有一斜坡,斜坡大概有五六十度,正好是一部天然的滑梯,长度有十来米。从上到下两秒钟就下来了,孩子们玩滑梯,可是毁坏了不少衣服,特别是裤子,屁股经常被磨穿。但孩子们也有办法,也学得越来越聪明了,就用一块小石板放在上面,坐在石板上往下溜,这样既好玩还不伤衣物,玩滑梯,这可是没有技术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一不小心从顶上滚下来,那会摔得很疼的。五六个孩子都想玩,那怎么办呢?谁先上谁后上呢?这个肯定会有争议,当然也不能用打架来决定胜负,这样就有以大欺小的嫌疑,娃娃们“”也会想办法就用划拳的方式解决,赢了的先上输了的后上这个比较公平,各自准备好石板轮流的玩,玩上三四轮回家吃午饭,下午还要出来干,小家伙都很机灵,提前就打算好了下午要做的事,哪里下手更方便,这些小细节也锻炼了孩子们成长,为以后人生道路垫定了一些基础。无论大事小事,基本道理没有变,基本逻辑也是一样,大与小只是人们选择的事不同而已。做事与游戏,生活与玩乐,只要充分协调好,对每一个人都是有好处的,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
大松这段时间也穿上了新棉鞋,是妈妈亲手做的,白鞋底,黑鞋帮,而且是新棉花,特别暖和。川北的冬天气温怪,冷,就是刺骨的冷,四川湿度大,一冷就是透心凉,凉到背心,一到冬天老人孩子保暖最重要,万病从凉起,只要不受寒受冻,一般不会生病,其实生活中保养保养就是这样,首先你得保护好自己,冷起了知道穿,天热了晓得脱,随时注意加减衣服,对个人的健康相当有好处。大松穿上新鞋也喜欢去邻居家显摆,让别人夸一夸,“这鞋好漂亮,好暖和,谁给你做的?”“妈妈做的,妈妈做的新鞋鞋,妈妈做了好多新鞋鞋?。”小孩子显摆很正常。大松妈妈一般会给大松做双,另一双稍微大小点,小孩子脚长得快,过不了一段时间鞋就短了,每次做鞋都是有计划的做大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