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卫星资料(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1975年的时候,才有了胶片通过返回舱回收技术,虽然这也让国内跻身全球三大回收技术国,但比起毛熊、苏联当时的技术而言,差的还太远了。
也就是后来拼命的追赶,这才追赶上了两国。
而国内第一颗卫星的制造难度,在李枭看来并不是很难,毕竟他能够查找到很多资料。
像是如何解决“上得去、抓得住、听得着、看得见”的四大难题,这个后世早就有了标准答案,不用他在费尽心思去琢磨。
像是如何上得去,动力不足没关系,那就采用“导弹+探空火箭”的组合方案,把东风快递四号导弹,改装成了“运载火箭”,这个就是当时的解决方法。
不过李枭感觉自己用不到这种解决方法,他有更好用的,像是多级与组合动力设计,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抓得住就是轨道追踪,如何定位太空中的卫星这也是一个问题,为此国内就自主研发出了地面跟踪系统,这一系统是根据普勒原理重建测轨方程,来设计出来的。
对于李枭来讲,这已经属于50多年前的产物,在网上就可以找到这部分的内容,一些爱好者论坛中,更是能知道不少相同的系统来解决。
听得着也是好理解,那就是如何让卫星在太空中播放东方红,然后让地面收音机接收到。
最后的看得见,就是让人们如何看到太空中这么小的一颗卫星,这个做法也很简单,就是利用高反光材料在太空撑开,然后把原本卫星仅七等星的亮度,提升到四等星,就可以让肉眼看到亮点。
只要相关领域的技术过关,李枭发现想要制造出来并不是特别难,
这就相当于他已经有了答案,直接照着答案硬抄就成,但关键是如何利用这一项目,把卫星研究体系搭建起来,这个是很重要的。
否则就算是李枭弄出了卫星,但没把体系搭建起,在他看来也是失败的。
他的目的是之后卫星的研究,而不仅是东方红一号的研究,虽然他不打算和M帝、毛熊比一比,但“闷声发大财”还是可以的,悄悄的发展技术,李枭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不要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