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米香满城(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 28 章 米香满城
正月廿三,凛冬的寒意还未完全褪去,一场纷纷扬扬的雪花过后,天地间仿佛被一层银色的薄纱覆盖。雪后初晴,阳光虽努力地穿透云层,却依然带着几分冬日的清冷。朱雀大街上,前几日积压的残雪尚未完全消融,路面湿滑,行人小心翼翼地踩在雪水混合的泥泞中,每一步都留下清晰的印记。然而,这份冬日的寂静很快被打破,从大街的东头到西尾,三百多口临时搭建起来的铁锅同时升起了袅袅炊烟,如同三百条白色的巨龙,蜿蜒盘旋在古老的街道上空,为这寒冷的冬日增添了几分暖意和生机。
这些铁锅都是沈家为了今日的施粥而特意准备的,从昨日起,工人们便忙碌地在朱雀大街两侧搭建粥棚,支起铁锅。锅灶沿着朱雀大街一字排开,场面蔚为壮观。此刻,锅下的柴火正燃烧得旺盛,橘红色的火焰贪婪地舔舐着锅底,将冰冷的铁锅逐渐加热。锅内,清水在高温的炙烤下开始发出咕嘟咕嘟的声响,水汽氤氲,混合着柴火燃烧时特有的木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驱散了清晨的寒意。
沈明轩,沈家年轻的家主,身穿一件裁剪得体的素色棉袍,外罩一件厚实的貂裘,静静地站在最东边的粥棚前。他身姿挺拔,面容沉静,眉宇间带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和内敛。他目光温和地扫视着忙碌的伙计们,看着他们熟练地将一袋袋沉甸甸的醒醐米扛到粥棚边,然后解开麻袋,将饱满的米粒倾倒入已经沸腾的铁锅之中。
醒醐米,是今年新收的稻米,颗粒饱满,色泽晶莹,是熬粥的上好食材。米粒如同珍珠般,撞击在厚重的青铜锅沿上,发出细碎而清脆的沙沙声,宛如春雨洒落,又似风拂麦浪,悦耳动听。这声音,在寒冷的清晨里,显得格外温暖,充满了希望。沈明轩知道,对于那些在寒冬中挣扎的百姓来说,这一碗热粥,不仅仅是充饥的食物,更是沈家的一份心意,一份承诺,一份冬日里的温暖。
“今日施粥,诸位乡亲父老,每人可领一碗热气腾腾的醒醐米粥,还有两张新米券!”林小满,沈家的得力助手,站在粥棚前,清脆的声音盖过了锅炉的沸腾声,传遍了整条朱雀大街。她今日特意穿了一身利落的短打,麻布围裙围在腰间,更显得干练。她笑容满面,热情地招呼着前来领粥的百姓,手中不停地忙碌着,将刻着古朴“沈”字的木勺递给排队的人们。
“老陈头,您来啦,今儿这粥熬得可香了,保准暖身子。”林小满熟络地跟一位头发花白,衣衫褴褛的老者打着招呼。老陈头是朱雀大街的老住户了,年岁大了,又没有儿女,平日里靠着捡破烂为生,日子过得十分清苦。
老陈头接过木勺,脸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褶皱的脸上如同盛开的菊花:“小满姑娘,真是谢谢你们沈家了,年年冬天都想着我们这些老家伙。”
“您老客气了,这是我们沈家应该做的。”林小满笑着摆摆手,又从身后的伙计手中接过一叠新米券,一同递给老陈头,“这是您的米券,每张券可以换一斗春耕的种子,若是旧年欠了债的,拿这个也能抵三成。”
新米券是用厚实的麻纸印制而成,上面盖着沈家的印章,背面还印着一些鼓励春耕的农谚,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对于缺衣少食的百姓来说,这两张米券的意义,远远超过了一碗热粥。这不仅仅是眼前的救济,更是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朱雀大街上,排队领粥的队伍越来越长,男女老少,衣着各异,但脸上都带着相似的期待和感激。他们衣衫单薄,面色憔悴,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生活的艰辛。寒风吹过,他们忍不住缩紧了脖子,但眼神中却闪烁着对温暖和食物的渴望。当热气腾腾的粥碗递到他们手中的时候,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由衷的笑容,仿佛寒冬里的一缕阳光,温暖而明亮。
就在粥棚外一片熙熙攘攘,充满暖意的时候,街角几处阴暗的角落里,却隐藏着几双鬼祟的眼睛。几个衣着光鲜,与周围领粥百姓格格不入的粮商,正探头探脑地向这边张望。他们手中紧紧攥着发霉的陈米袋,那是古商会倒台后,他们从暗仓里偷偷扒拉出来的最后存货。这些陈米,早已失去了新鲜的光泽,散发着一股难闻的霉味,若是放在往日,他们根本不屑一顾,但如今,却成了他们最后的指望。
“沈家主,沈家主……”绸缎庄的赵掌柜,腆着肚子,满脸堆笑地凑了上来,他身穿一件华贵的丝绸长袍,与周围衣衫褴褛的百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袖口处,隐约露出了一个狰狞的蛇纹刺青,在阳光下闪烁着阴冷的光芒。
“赵掌柜,稀客啊。”沈明轩缓缓转过身,目光平静地落在赵掌柜的身上,语气淡漠,听不出喜怒。他认得这个人,赵掌柜是朱雀大街上最大的绸缎庄的老板,平日里以精明狡猾着称,是古商会的外围成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