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大唐为战备多时(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七月,除了山东地区的豪族叛乱,对于北境的朔方,幽州等地军事重镇的战争准备也在持续准备中。

根据大唐军事院参谋部分析,对于东突厥的灭国之战将在贞观二年年末或贞观三年年初开启。

对于这场战争的准备,从李世民渭水之盟后便已经开始准备了。

贞观元年开始便在南方地区推广甘蔗压榨法,建立了“霜糖”(原始冰糖)工坊,在工部和工业学院的支持下,李长河的影响下,采用模具浇筑法制作标准糖块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为了战争需要,南方地区的所有蔗糖由国家收购,且大力扩产。

对此,久居岭南的冯盎家族大力支持。

贞观元年计算有至少三万亩甘蔗地,产量两千四百万斤,粗放制糖百分之十,二百四十万斤最终产量,最后收至长安二百万斤。(并不多,历史上永徽年间(650年)岭南岁贡糖五十万斤。)

经过扩产,今年有五万亩甘蔗地,收至长安三百五十万斤。

如今的长安有糖储存五百万斤。

这些糖将优先供应长安禁军与突厥前线士兵,民用流通量极低。

计划中,对东突厥的灭国战将动员总计六万大军,每人每天至少标配50克蜡纸封装的糖块两块,共计100克。

六万人则每天消耗一万两千斤。

那么长安储备的糖远远超过此次战争所需。

除此制糖外,从大唐与草原开启互市后,根据李长河提供的相关技术,大量收购草原产出的牛奶,将其制作成奶粉,总计二十万斤。

虽然成品不及现代,保质期很长。

不止如此,李长河学习现代压缩饼干的道理,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大唐版本。

将烤干的芝麻、核桃碎、糖粉、干牛羊肉松炒熟的米面粉混合,最后用油搅拌混合压制,制作成标准主粮块,要求每位士兵至少携带30日份(30斤),还有应急口粮六日份(六斤)

除了个人紧急战时口粮外,营地食物搭配也必不可少。

利用李长河带来的先进现代技术,将制造出的玻璃瓶制作成熟食罐头类产品,如今已实现肉脯、腌菜保存120天。

还有熏制的金华火腿,由机器压制后晒干的面条,搭配好的小调料包(类似方便面料包)等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