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再整官风,构筑中部执政新样板(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7月中旬的潇湘,已是初夏时节。岳麓山的青绿愈发浓密,省政府大院的节奏也悄然发生变化。一切看似如常,实则风起云涌。

李一凡晋升省长已满月,政务节奏日渐明晰,“财政重塑、平台治理、干部更新”三大主线逐步铺陈。而此刻,真正考验他权力掌控力的,已从政策设计,转向官风重塑与体系文化再建。

这是一场无形之战,远比产业招商、资金流调度更难,也更关键。

?

省委常委会议上,李一凡坐在赵建国身侧,面色平静。今日议题不涉经济,而是组织部与纪委联署提交的“部分基层政治生态调研报告”。

许宏志是李一凡在星城时期提拔的“老战友”,如今主掌省委组织部,调研的内容既深也准。报告中提到:部分县市近年干部晋升渠道偏窄,乡镇领导干部年龄断层严重、基层执行力滑坡、干部观望气氛浓厚,尤其是“躺平”“不作为”问题呈现扩散态势。

“这份报告,我看了三遍。”李一凡抬眼,声音不高,却压得人心口发紧。“我当年在召阳县当常务副县长时,凌晨三点查煤矿安全,当场免了两个吃空饷的副乡长。那时我就明白,基层风气,一旦躺了,就起不来。”

他的视线掠过会议桌:“潇湘今天要在全国提智治试点、提制度改革,那凭谁来落实?靠坐办公室写材料、搞漂亮汇报?不行。必须有人在一线推石头上山。”

赵建国缓缓点头:“你有什么方案?”

“两个方向。”李一凡答得干脆,“一是建机制,二是建风气。机制靠制度约束与绩效考核,风气则要靠典型激励与组织调动。”

他顿了顿,目光凌厉:

“我要在全省启动‘基层一线挂职锻炼计划’,每年从厅局级单位选派300人下沉乡镇,任职时间不少于一年。选得出的干部,能提;选不出的干部,干脆别提了。”

会议室里,众常委表情各异。

有人皱眉:这是动真格的“大调整”,对一批靠边干部等同于下放。

也有人若有所思:这是李一凡主政后,第一次大规模重塑“官场肌肉”。

?

会后,许宏志悄悄敲了敲李一凡办公室的门。

“李省长,我知道你推这个,是打算重建一批新基层执行骨干。但现在省委组织系统,名单准备来得及吗?一些市县也可能抵触,担心‘空降干部’水土不服。”

李一凡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岳麓山峰:“我在召阳县的时候,就靠一个原来林场主任出身的老王正刚,撑起全县的工业园区。他是外行?但他是真肯干。”

他转过头:“我们不是找完美干部,是要把系统里还有斗志的干部,放到合适的地方去练出来。这个制度推下去,哪怕只能出30个‘王正刚’,潇湘就能走得更远。”

许宏志点头,拿起笔记下方案核心。

李一凡又交代:“还有个提议。我要建立‘中青干部专项库’,把过去十年在星城、在召阳、在南丰等地干过突击任务、抗过压的人才,全部建档,不分背景、不管出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