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4章 《琅琊榜》(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其次,《琅琊榜》里面非常多「智斗」的片段,它做得并不复杂,相反,它的设计其实是通俗易懂的。
从故事文本来说,陆严河认为《琅琊榜》是一个可以尝试去做出海的剧集。
所以,陆严河找到了陈玲玲。
陈玲玲是陆严河认识的导演中,最有能力和资历去做好这样一部古装权谋大剧的导演。
而且,她也有跟海外流媒体合作的经验,《沉默之河》就是面向全球市场制作的。
风格丶节奏丶跟国际制作团队的合作等等,陈玲玲都熟悉——这些「背景知识」,可以有效减少沟通成本。
「那你演这部剧吗?」
「我演不了。」陆严河摇头,「虽然我想演。」
梅长苏还是一个非常值得演的角色的。
陈玲玲说:「我来执导可以,但是,条件是你来演梅长苏。」
陆严河:「……」
陈玲玲神色毅然,说:「这个条件没得谈。」
陆严河:「……」
陈玲玲说:「你主演的话,我就帮你打个工。」
陆严河:「……我要演的项目太多了。」
「你不是说这个项目不急着上线吗?明年开机?后年开机?都可以。」陈玲玲说,「这样的话,我还可以再从你的项目里挑一部来做,帮你再拍一部。」
陆严河:「导演——」
「我给出的条件已经很不错了啊,你考虑一下。」
跟她合作了几十年的制片人黄城笑道:「陈导她就是想要再跟你合作一次。」
陆严河有些感动地看着陈玲玲。
陈玲玲:「怎麽样?」
陆严河挠头,叹气,犹豫了几秒,说:「那好吧。」
陈玲玲:「这还差不多。」
「那你再帮我拍什麽?」陆严河问。
陈玲玲说:「看你,你如果手头上还有项目要找我拍,我可以看看,如果没有,我手里也有几个合适的,你看看哪个你感兴趣,想要一起做,我就去找北极光,让他们买下来,放到灵河剧场,让灵河一起出品。」
陆严河马上点头:「这个可以有。」
他眼睛发亮。
「要不,我看看您手里有什麽项目吧?」
如果陆严河手里还有项目想要请陈玲玲执导的话,他第一时间就说了。
陈玲玲:「要不你看看《瓦光》这部剧。」
「这是什麽?」
「我一直想要做的一个剧,因为只有五集,怎麽测算都收不回成本,所以一直没有做成。」陈玲玲说,「跟几个视频平台接触了,都没法儿支持我做这个项目。」
陆严河说:「集数太少不好卖GG,所以难收回成本,那这部剧制作大概要多少钱?」
「每一集至少两千万吧,这是一个宫庭戏,我想要1:1地复制还原。」陈玲玲说,「讲一个后宫女人的盛极而衰。」
陆严河想了想,说:「至少1亿制作经费打底,这确实是有点大成本啊,难怪——」
黄城:「你怎麽又跟严河提起这个了,这个——」
陆严河说:「没事,要不你把剧本和制作方案给我一下,我让陈寅看看,有没有什麽办法可以找到盈利的制作模式。」
陈玲玲:「我可不想在剧情里面搞植入啊。」
「我最厌恶的就是这个。」陆严河说,「实在不行就还是放弃,先看看吧。」
「行。」陈玲玲说,「要是这个做不了,再看看别的。」
黄城马上说:「严河,你别为难,这个项目确实很难盈利,好多年了,一直没有拉到投资,我们也知道。」
「嗯。」陆严河说,「但是导演这麽多年了还心心念念这个项目,肯定还是想要把她拍出来的。」
黄城露出了无奈的表情。
-
《瓦光》这个五集剧,制作成本之所以高达1亿,是因为陈玲玲想要1:1地按照真实历史的情况,去还原建筑丶服饰等等,美术方面的制作经费之高,堪比一个四十集的大剧。
而同样的美术费用,后者可以用四十集,前者只用五集,在目前的市场行情之下,成本自然就高得过于离谱了。
陈寅说:「从常规的制作与销售体系来说,无论怎麽控制,都没法儿让它实现盈利。」
陆严河问:「那非常规呢?」
「比如,用《瓦光》的美术,比如建筑,无缝衔接拍另一个项目,美术成本由两个剧组承担。」陈寅说,「又比如,以《瓦光》为IP,同时联动制作综艺丶游戏丶动画等等,或者是品牌联名等商务,分摊成本的同时,扩大盈利的空间,五集是盈利的最大短板,但如果这个IP可以制作出不同的内容产品,多个销售端出口,也能做起来。」
陆严河沉吟片刻,问:「那你觉得,这个怎麽弄比较合适?」
「用《瓦光》的演员来做综艺是最便捷的方式,但前提是《瓦光》的演员有知名度丶有流量,而且,他们肯接受这种模式。」陈寅说,「还有一种方式,用《瓦光》中的人物角色,做几部衍生网络电影,背靠背拍摄,但这样做,陈玲玲导演也未必会同意。」
陆严河明白陈寅的意思。
他想了想,说:「把可以尝试的方式都告诉陈导吧,看她怎麽选,是不是有可以接受的。」
陈寅点头。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做第二季丶第三季,一样,背靠背拍摄。」陈寅说,「但我想,如果有制作第二季丶第三季的想法,早就直接给这个故事的集数增加到十几集甚至二十集了,陈导或许并不愿意去制作第二季丶第三季。」
「用一个世界观,同样的造景,去讲另一群人丶另一个故事,做成诗选剧。」
所谓的诗选剧,就像《白莲花度假村》那样,每一季都是不同的主角丶不同的故事,只是用的同一个主题概念罢了。
《活埋》也是这样。
陆严河说:「可能诗选剧是相对比较合理的选择。」
「嗯,但如果做诗选剧,那就必须背靠背拍摄,这样,美术这方面的造景以及工作人员等相关成本才能无缝对接上,否则,还会产生更多的费用。」陈寅说,「现在《瓦光》只有一个剧本。」
「没关系啊,找到了可以盈利的制作模式以后,就照着这个模式去做呗,又不急着明年或者后年就马上跟大家见面。」陆严河说。
「也是。」
陆严河说:「就这样去跟陈导沟通吧,我觉得她能认同诗选剧这个概念的。」
只不过,一口气拍两部甚至三部,这无形中就要增加更多的成本了。
万一剧的成绩不好,扑了,那就甚至扑得更大了。
当然,陆严河相信陈玲玲。
以她对戏剧的要求,几乎没失手过。(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