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拿海带做交易(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而是根据进价、损耗、运费,以及差旅开销这些支出,核算出一个进货成本。

然后再根据成本往上面加8%-13%个点的利润。

也就是说供销社这种单位,它是不会按照市场行情来做买卖的,而是根据上级部门的规定来定价。

这种策略有好的一方面,也有坏的一方面:

好的一方面,就是商品不会因为垄断,而存在着暴利的情况。

但坏的一方面就是:它的定价与真正的市场价格严重脱节,尤其是到了后期,供销社的商品价格,绝对能让人啼笑皆非!

明明外面的肥皂,早已经降价到卖2毛3了,而在供销社的门市上依旧还是3毛7。

就这价格,诡才会买!

但人家供销社不怕啊,哪怕肥皂因为放的时间太长而发生了老化、发白、开裂等等现象。

人家供销社照样把它摆在柜台上,哪怕放到报废、放成文物了也不怕.影响她们一个月27块5的工资了吗?

没影响。

那人家供销社的营业员,还怕个屁?

类似这些同样的情况,在国有畜牧站、卫生室药房里也广泛存在。

比如外面的土霉素一瓶才18,国营药店里面40块,一分钱都不会降。

而珍贵药材广角,在珠三角早已经卖到3000块钱10克。

但卫生院、畜牧站的门市上,才卖70块钱10克!

中间价格悬殊之大,着实能让人怀疑人生.这就是为什么在改革开放之初,有一些脑子灵活的人,他们能够一夜暴富的原因所在。

啥叫挖墙脚?

这个词其实大行其道的时间,恰恰就是那段时期。

比如畜牧站的门市上,进口砂仁6块钱10克,而中药批发市场里面只有1块5。

守门市的职工再老实,他最终恐怕也忍不住去批发一些回来,掺进货柜里面去卖。

其实那就相当于守着公家的门市,卖的却是私货。

这就叫挖墙角。

刘合作也精通这些,但他是反向操作:组织人手去供销社“土特副食品门市”,尽可能的多买一些海带出来。

等到供销社把这批海带卖完了,那就彻底没货源补充进去。

到了市场上的海带就会变得很紧俏,价格必然也会涨得很高

所以刚才刘合作才请韩晓康,在时间上宽容他一下,好让他先去收购供销社的海带。

然后等待时机,把囤积起来的海带,再慢慢倒腾出去。

现在是属于卖方经济,只要有东西,那是不愁卖的,只怕无数顾客会来开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