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东风恶,欢情薄(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王贞仪的祖父王者辅酷爱研究星象,精通计算,家中藏书颇多。在王贞仪出生后,他成了她的启蒙老师,经常带着她一起看星星,介绍各种星辰的传说。
王贞仪不仅遗传了父母的聪明才智,更对这个全新的世界充满好奇。在祖父的引导下,小小年纪的她就已经博览群书,开始深入研究历法之术。
而在古代,天文历法是封建王朝用来窥探天机、占卜吉凶的重要手段,星象运转甚至能影响到皇权。
随意研究会有大麻烦,到了清朝,这方面管理稍微松一点,但仍然只能有官方授权才可以研究,普通人是不可以的。没办法,王贞仪只能偷偷在家里看。
1779年,随着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王贞仪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
她的祖父王者辅因观察风波被流放到吉林,不幸亡故。王贞仪与祖母赶赴吉林料理后事,并继承了祖父留下的72处藏书,包括大量天文地理、数学资料。这段经历使她对世界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吉林居住的5年中,除用功学习外,她还和当地蒙古将军夫人习得弓马骑射,驰骋疆场,英姿勃发。
夜深人静时,王贞仪则沉浸于浩瀚宇宙。她16岁随父游历塞北,领略北国风光。途经邳州时,她写下了“皮也薄,黄石城投与味甘,晚风吹送。
角声寒,偏舟莫道小如也,得春愁分外宽”的诗句。人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18岁的王贞仪已满腹经纶,踏遍华夏大地,领略山河美景。无论走到哪里,她都忘不了读书求知,写下诸多观感诗词以抒胸臆。
“足行万里书万卷,常以雄心胜丈夫”“实行虚伪等经过,谁言儿女不英雄”等诗句,也充分表达了她不甘心受当时时代对女性的束缚。
作为时代叛逆者,王贞仪证明了女性在科学领域亦能有所建树。1786年,年仅18岁的她结束漂泊生活,落脚南京。
由于无法入学接受正规教育,王贞仪只好自学数学,结合安徽学习的算筹学研究成果,形成了独特的见解。
她精通三角学,着有《股三角解》《历算简存》《筹算易知》等科普书籍,将原本晦涩深奥的数学知识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
天文星象也同样深深地吸引着她。没有精密的科学仪器,她就用桌子、远景和水晶灯来做实验,最终成功模拟了月食的形成过程,写下了《月食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