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门阀世家是怎么形成的(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同样的问题,晋朝统治者也想过。比如东汉末年的黄巾军起义击碎了大汉王朝的根基,但是新的割据政权还是和老百姓没什么关系。像曹操、刘备、诸葛亮、司马懿这些有名气的人都是地方豪强出身。

所以曹丕篡位后马上推出了一个叫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这个制度和察举制不一样。就是把州郡长官的权力全拿走,每个州郡设一个中正官,由他们来挑选地方官员。

其实中正官也是地方豪强的代表,有中正官头衔的豪强家族慢慢从地方走向中央,没这个头衔的就要被别人吃掉。其实曹丕并不是要打压豪强,他只是想把他们团结起来。

而像琅琊王氏、颍川陈郡谢氏这些豪强家族就在这时变成了门阀士族,既能跟朝廷搭上线,也能雄踞一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控制地方。

在两晋时期流传过这样一句话:“王与马,共天下。”说的是门阀士族琅琊王氏。这个家族堪称世族之冠,大书法家王羲之就是出自这一族。

西晋快灭亡时,北方士族南迁,跟江东本地士族联合,支持琅琊王司马睿取得了江山,也就是后来的东晋。那个时候士族的权力空前强大,有多厉害呢?

他们在朝廷当官的占到官员比例的 80%以上,也导致皇权不振,皇帝只能通过平衡各方势力来稳固自身的地位。

而北方的十六国呢?因为打仗换皇帝,胡人当政,那些没男丁的士族只能自保,对国家大事就没那么上心了,这也间接导致了各国混战,始终无法统一。

到了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宋武帝刘裕开始打压士族,增强皇权。他让寒人当官,让宗室出任地方官,还把士族的兵权收回来了。

这一政策为此后南朝各朝所继承并完善,这也是南朝的士族子弟大部分都是文官的一个原因。士族出身的官员在统治阶层中的占比也是一路下降。

刘宋初期这个占比是 70%左右,但是到了陈朝的时候就只剩下 50%多了。

这其中虽然也有南朝梁末年侯景之乱对南朝士族的沉重打击,但这个政策所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不过有一点必须强调,这也是被很多人所误解的:在这一时期被称为“寒门”的阶层,也就是门第势力较低的世家,在统治集团里并没有取代士族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