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金薯香溢,家的温度(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欧阳志挺身而立,手中紧握着一把油纸伞,伞下却隐约夹着他那瘦弱的胳膊,他向林蒙深深一揖,眼神中满是依依不舍。林蒙回身转身,一步一回首,那目光如牵绊的丝线,最后定格在几位师弟身上,他不忘叮嘱:“众师弟,务必照顾好恩师。”

平日里,唐寅他们对待大师兄欧阳志,不过是一笑而过,大师兄太过木讷,徐经甚至时常拿他开涮。唐寅总觉得大师兄缺乏灵气,江臣和刘文善虽然敦厚,却也觉得大师兄毫无主见。王守仁性格孤傲,整日沉迷于玄想,自然顾不上这位师兄。

然而,今日,他们的眼眶不禁湿润,他们郑重地向欧阳志一揖到底,齐声呼唤:“师兄远行,务必珍重。”

欧阳志深吸一口气,凝望着林家那座皇帝亲赐的石坊,石坊上“忠贞胆智”的匾额熠熠生辉。这里,是他心中的故土,是他离别的起点。

尽管万般不舍,欧阳志终究还是踏上了离去的路。

一切依旧如故。

只是,西山煤炭的生意蒸蒸日上,一到冬日,便有络绎不绝的流民慕名而来,携家带口投奔这里。今年煤炭需求激增,无烟煤的应用远不止御寒,玻璃的兴起更是让煤炭销量水涨船高。

暖棚内,早已开始了冬播,这里不仅孕育着冬日里的珍稀蔬果,更是屯田千户所的试验田基地。

张信依旧每天在这里辛勤耕耘,记录着土地的温度,甚至尝试着调整烟道、试验各种肥料,以及调节浇灌的湿度,每一次尝试都是经验的积累。

屯田所的景象如今令人瞠目结舌。

在这个时代,耕作的农民大多是文盲,他们耕作依赖的是祖辈的经验,没有知识,自然难以改良和研究。而读书人,又怎会放下身份去从事体力劳动?

“君子劳心,小人劳力”,这便是古训。

然而,屯田所却焕发出新的生机。招募的校尉和力士都是出身良好的读书人,他们虽辛苦,却因前程远大而甘之如饴。

一群有文化的耕者,其力量是惊人的,他们懂得记录,将经验转化为财富,为未来的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就在这一日,林蒙兴高采烈地来到了暖棚,似乎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活力。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土豆的嫩芽终于破土而出,绽放出生命的奇迹。那是在两个多月前,一枚顽强的土豆在沉默中苏醒,被勇敢地分割成无数勇敢的“战士”,它们被小心翼翼地种入温暖的温室,接受着张信如父亲般温柔的呵护。如今,它们绽放花朵,结出了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