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 乌云笼罩(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应当提升他们的税务负担。
“爱卿,你方才提及的‘关税’具体指何物?”
叶轩一时语塞。
他已经阐述过商人的作用与价值。
阐明了商人存在的重要性,非一味谋取平民或国家之财。
其实政权与商业之间是可达成共赢关系的。
但是显然朱元璋根深蒂固的想法未改。
仍旧维持旧有观念。
叶轩只能转而向朱元璋解析关税相关概念。
进出口关税是许多国家财政收入的关键部分,但明朝由于还未涉及全球货物交易,并没有设立相关税收机制。
最早出现的关税制度出现在绿洲城市巴尔米拉,那时的税率被镌刻在海关墙面上,用于记录边境往来的各类商品如香油、染色羊毛、食品及其他物资的税款。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依据不同商品类别制定差异化的关税标准。
华夏地区曾受孟子“关市讥而不征”
的理念影响——即商人进出关口和市场只需接受检查而不需缴纳费用,因此关税一直未能成为国家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然而,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一些类似关税的形式。
例如,《春秋左传注》中就提到过宋国商丘对贸易往来进行征税的事迹,西周时代也出现了类似的征收形式。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以及与邻近诸国的交往需要,西周专门设立了管理关税的职位:“司关,掌国货之节,以联门市,司货贿之出入者,掌其治禁与其征廛”
,这一制度后来被称为“关市之征”
。
毋庸置疑,关税是各国维持贸易秩序及促进经济发展的核心手段之一。
叶轩引用古代典故试图向朱元璋阐述解除海禁后实行进出口关税的重大意义。
“陛下,关键在于关税能够转化为大明的重要财源。”
他慎重提示。
一旦解除海禁,则意味着皇室不能再独占海上贸易带来的利益,而这一部分收益无疑是一块肥肉,朱元璋自然不舍得放手。
然而,若能清晰阐明关税的好处,让皇室明白即使不参与具体的海上经营活动也能获得经济效益,或许能让朱元璋更容易松口。
听到这些分析,朱元璋若有所思地问道:“关税当真有你说的那么好?”
“确凿无疑,陛下。”
叶轩答道,“试想我们既无需组建船队,也不用冒险航行于大海之上,只要设置关卡,就能从往来商船中收取关税,这是一项极佳的投资选择啊。
与此同时,航行中的风险完全由商人自己承担。”
他继续补充,“此外,倘若陛下想要限制某些货物流入我国境内,也可以通过立法明确禁止,或者大幅度增加这类货物的税率至百分之五十以上,甚至更高,来实现有效遏制的目的。”
看出朱元璋有些意动,但对方仍迟疑地说:“可是解除海禁仍然存在不少潜在危险……”
叶轩清楚朱元璋担心的主要问题无外乎倭寇骚扰沿海百姓,以及张士诚、方国珍残余势力可能会勾结外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