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重写了(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并且还亲自上手织了一匹布,虽然针脚略显粗糙,但已是有模有样。

等宋芫回到广安府,还收到宋晚舟寄来的信,说想在云山县开一家棉衣铺,卖些厚实耐寒的棉衣棉裤,专供平民百姓过冬之用。

宋芫读罢信,不禁莞尔。这丫头倒是机灵,借着纺织作坊的便利,竟想出了这样的生意门路。

他当即回信表示支持,还特意拨了一笔银子给她做本钱。

在此之前,宋晚舟已经有过开铺子的经验,这次又有何舜华一旁提点,宋芫并不担心她会应付不来。

只是想到妹妹如今这般能干,宋芫心中既欣慰又有些怅然。

那个曾经跟在他身后撒娇的小姑娘,如今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

转眼到了九月底,粮铺、布庄和药铺陆续开张。

粮铺取名为“丰年粮行”,布庄叫“织云坊”,药铺则命名为“仁心堂”。

宋芫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只在门前挂上招牌,低调营业。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开张没几日,生意就渐渐红火起来。

尤其是粮铺,因价格公道,分量足,很快就在城西一带打响了名声。

不少百姓听闻后,特意绕远路来此买粮。

到了粮铺,却见门口正摆着两筐灰不溜秋的“土疙瘩”,几个路过的百姓好奇地围上前打量。

请原谅用“土疙瘩”这个词来形容土豆和红薯,主要是百姓们大多没见过这两样东西,它们的外形确实与平日里常见的粮食大不相同。

土豆表皮粗糙,颜色灰暗,还带着些泥土,红薯虽说形状相对规整些,但同样灰扑扑的,乍一看可不就像地里随处可见的土疙瘩嘛。

“土疙瘩”上还插着块木牌,上面写着:一文钱一斤,可蒸可煮可烤,饱腹耐饥。

“这是啥玩意儿?咋跟泥块似的?”一个老汉弯腰凑近,眯着眼打量。

旁边的小媳妇捂着嘴笑:“莫不是东家挖来的野菜根?这年头连泥巴都能卖钱了?”

粮铺伙计见状,连忙上前解释:“各位乡亲,这是南方新来的粮食,叫土豆和红薯。别看模样不起眼,可顶饱着呢!”

说着,伙计麻利地生起一个小炉子,当场烤起红薯来。

甜香很快飘散开来,引得众人直咽口水。

“来,大伙儿都尝尝!”伙计将烤好的红薯掰开分给围观的人。

“哎哟,真甜!”一个孩童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烫得直哈气也不舍得吐出来。

老汉尝过后,眼睛一亮:“这东西怎么种?产量如何?”